國務院《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昨天公布,這是中國的一件大事,它的具體7項意見被理解和貫徹到什么程度,牽涉千家萬戶的利益,也會影響中國社會的面貌和氛圍。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各種制度中最觸動人的那一款。但它又相對無形,執行面非常分散,自發性很強。中國當年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的過程激動人心,但社會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它的成果,就又走過了頭。中國在短短不到30年變成了基尼系數超警戒線的國家,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成了導致社會不公的“首惡”之一。
中國既不能像烙餅一樣再翻回到平均主義(即使想那樣做也做不到,除非來一場新革命),又要實現從擴大收入分配差距到堅決縮小它的歷史性轉寰,向更公平社會邁進,加快積累成果。這是中國應當也必須做到的。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項艱巨的事業,對它的認識尚存大量分歧,克服它們并達成一些重要共識顯然很有必要。
首先,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社會公平的緊迫性應成為從官方到主流社會的堅定認識,它不應是應和輿論的時髦口號,而需被一以貫之地執行下去,國家的任何其他重大事項都不應分散對這項事業的注意力。
第二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應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立起來,形成只要其一不顧其二的局面。按勞分配原則需要捍衛,但同時壟斷也需要打破,過高的收入需要調節,收入分配更趨合理化必須同時是中國經濟整個鏈條都更完善的過程,它應盡可能多用市場那只無形的手,少用行政的強制干預。
第三,中國的基尼系數最近幾年已經走入下行道。這既有國家政策的拉動,比如新農村運動、提高最低工資和養老金等,也有市場本身調節的貢獻?!稗r民工荒”帶動了藍領工作的快速加薪,它在金融危機導致大量白領加薪疲弱的時候尤顯突出,保姆、建筑工人等都是這輪社會薪酬結構變化的受益群體,這應加強我們在發展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信心。
第四,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真實情況是什么,中國在現階段縮小它的實際能力有多大,以及理想的步幅能有多快,學術機構應作出可信的獨立調查,并向社會廣而告之。目前圍繞這些問題的爭論非常多,媒體的報道大多是情緒化的,而對這些問題輿論達成大體一致的意見,是國家有序解決它們的前提之一。
當前很多人的意見不僅針對收入分配制度,也針對高房價時代有房階層和無房階層的鴻溝,財富代際傳遞制造的階層固化等等。其中的高房價問題等來得相當突然,反映了市場經濟時代不公平焦點轉移的難以捉摸性,這也決定了追求公平必須是常備不懈的努力。
中國無法是理想的“公平國家”,強勁發展的社會不可能勻速前進,總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市場經濟的多變性也會制造機會的不均勻。但這一切之上有個強大的背景: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是中國基石性的社會理想,中國必須在高速發展中表現出抑制不公平的超平均水平,做出有全人類意義的社會公平貢獻。
把問題先都搞清楚了,然后一個一個解決它們。只要我們下決心行動,就與三心二意拖著肯定不一樣。而且只要我們很清醒,我們就不僅知道應當做什么,而且知道我們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并且能客觀評價我們做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