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十九大前瞻)兩岸交流30年 中共如何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受矚目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電 題:兩岸交流30年 中共如何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受矚目
資料圖:臺灣大學生在威海實地考察劉公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ァz
中新社記者劉舒凌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如何作出涉臺論述,將深刻影響下一階段兩岸關系及臺海局勢發展,近來受到相關各方高度重視。
今年又逢兩岸交流30年。1987年,沖破藩籬的兩岸同胞恢復往來,歷經風雨波折,走到今天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新里程,中共又將如何繼續推動兩岸關系發展?
十五大以來,中共歷屆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均有近千字內容論述對臺工作。在十八大報告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反對和遏制“臺獨”的基礎上,此次報告會有哪些不同?
據了解,兩岸涉臺專家一年來持續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展開研討。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分析,當前大陸對臺政策植根于現實情況,既體現延續性,又根據客觀形勢作出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已經相當體系化。
自去年“5·20”民進黨在臺灣重新上臺執政,聲稱“維持兩岸關系現狀”,但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聯系和商談機制被迫停擺、政治互信近乎消失;近來,一些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也受到突發事件干擾。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接受采訪時強調,臺灣問題既要有深入細致的微觀研究,也要有全面系統的宏觀視野;既要關懷臺灣民眾的合理需求,體察臺灣政治爭斗的權謀因素,也要站在國家民族高度,進行全局謀劃和戰略設計。
劉指出,當前,大陸對臺政策將在延續和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兩岸關系的主導權牢牢掌控在陸方手中。
楊毅周強調,應該清楚地看到,兩岸民間都愿意交流,也希望保持交流,這才是大勢所趨,兩岸同胞應一起努力、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劉國深相信,凡是對兩岸人民有利的事,大陸方面一定會繼續落實。
中共領導人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理念,已在暢旺的兩岸民間往來中得以具體展現。2017年恰好是兩岸交流30周年。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大陸方面就不斷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事務性、經濟性商談,解決兩岸交往中的具體問題;到了1987年,在兩岸同胞不懈努力下,第一批探親臺胞途經香港回到大陸,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終被打破。
如今,逾百萬臺胞在大陸各地工作、生活,近38萬對兩岸有緣人喜結良緣,每年900多萬人次行走兩岸。一批又一批臺胞來大陸投資發展,“西進”“北上”“內移”,截至今年3月底大陸已累計實際使用臺資652.4億美元,形成每年約1900億美元的兩岸貿易規模。面對當下轉型升級難題,新老臺商、創業者開始精耕大陸內銷市場,入駐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產業園區,拓展中亞乃至歐洲等海外市場。
30年來,兩岸從對峙走向廣泛交流合作,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系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和平發展道路越走越寬。30年來,試圖改變兩岸關系性質、割裂同胞情感、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的動作都遭到挫敗。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實現歷史性會面,就堅持“九二共識”、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達成積極共識,開啟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的先河,對兩岸關系長遠發展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去年以來,盡管臺灣內部局勢出現重大變化,大陸方面仍持續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尤其出臺20多項政策措施,解決了臺胞反映強烈的一批實際問題。
這30年兩岸關系的巨大變化,無疑是此次報告立足的厚實背景。
十九大報告涉臺論述將是大陸制定對臺政策的重大依據,決定兩岸關系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走向??偨Y過去30年對臺工作經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分裂,深化交流促融合,弘揚中華文化,推進國家統一進程,料將是其中應有之義。
認真的觀察家會注意到,大陸方面近來已多次表明,將致力于維護30年交流成果、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系會排除干擾,繼續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本月18日大會就要開幕,關心臺海局勢的各方有必要仔細研究十九大報告涉臺論述,把握其中釋出的政治信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