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他們,要不然我還不知道這病要被耽擱多久呢!”5月11日,在沙縣區總醫院外科五區(腫瘤科)科主任鄭燦光的門診室里,前來復查的張香娣對腫瘤科下鄉巡診隊滿是感激。
2月初,腫瘤科下鄉巡診隊在高橋鎮安田村開展防癌咨詢活動時,見張香娣一直咳嗽,便建議她前往鎮衛生院拍胸片檢查,結果顯示肺占位。
第二天,張香娣就轉診到沙縣區總醫院,走綠色通道之后,各類專業檢查快速開展。很快,張香娣被明確診斷為肺腺癌。
為了給張香娣爭取更好的治療方案,沙縣區總醫院立即將標本送到了福建省腫瘤醫院進行基因檢測。“以前,患者需要自己去省腫瘤醫院做檢測?,F在省腫瘤醫院派駐了專家到我們院擔任掛職副院長,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治療。”鄭燦光說。
檢測結果很快出來了,張香娣被確定為ALK融合突變,鄭燦光立刻為她制訂了藥物靶向治療方案。
“這藥的效果真不錯!現在我都能下地干農活,種種菜了。”張香娣笑著說。此外,醫保政策也為她減輕了不少經濟負擔。“原本每個月兩盒藥要花費5000多元錢,但醫保報銷之后,現在每個月只要支付1500多元錢。”張香娣的經歷,正是沙縣區構建醫共體護航群眾健康的寫照。
作為守護群眾健康的關鍵所在,提升醫療水平是縣域醫共體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來,沙縣區一方面積極向上借力,與省腫瘤、省協和等上級醫院成立醫聯體協作,幫扶重點學科、薄弱學科建設,常態化開展專家下沉診療活動,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大專家。同時,不斷提升自身診療能力,成為全市首家擁有腫瘤科的縣級醫院。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綜合下鄉巡診隊,把全院中級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分為多支小隊,“下沉”到一線助力。此外,積極推進縣域影像、檢驗等技術中心資源共享,輻射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全方位守護群眾健康。
?。ㄉ晨h記者站 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