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1日消息 今日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召開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常委朱維群、黃潔夫以及全國政協委員胡曉義、李彥宏、俞敏洪圍繞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穩定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俞敏洪在談到大眾創業時稱,我母親是第一個萬元戶,我繼承了她的創業傳統把新東方做起來的。
俞敏洪談大眾創業:我母親是第一個萬元戶
相關閱讀:
俞敏洪和他不尋常的母親
新東方培訓學校創辦人俞敏洪的人生,是一部傳奇。
神奇老媽
俞敏洪談起成功學來,嘴里一大套一大套的,諸如堅持不懈、積極上進、不甘人后等,讓人肅然起敬。其實,俞敏洪身上這些寶貴的成功者的品質,都是兒時受母親影響而形成的。
俞敏洪的母親李八妹,生得瘦瘦小小,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村老太太。她的童年過得很艱苦,出生8個月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一手拉扯大8個孩子,靠給人紡紗織布為生,一天只有兩頓稀粥喝。
她10歲的時候學做衣服,為家里多少添一點收入;14歲的時候隨姐姐到江陰紡織廠工作,路程很遠,每天要來回走20里路。她當時還算是童工,每天工作要做足12個小時,還不提供伙食,只能自己帶點冷稀粥喝。19歲的時候,江陰解放,紡織廠由共產黨接管,規定每天工作8個小時,還提供伙食,大大減輕了工人的負擔,改善了工作條件,她歡喜得不得了。
她從小沒讀過書,一個字也不認識,后來就去上了掃盲班。當時她是紡織廠的質量檢查員,常常需要寫字。她怕丟掉這份好工作,拼命努力學習,硬是從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學出了點模樣?,F在,她動輒就能給俞敏洪寫上一封“萬言書”。
?。保梗叮材?,她下放到農村。1963年,她當了生產隊隊長,就號召大家養豬。她說:“從1963年開始,到俞敏洪1980年考到北大上學,我一共養了136頭大豬。”在當時,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她還養雞,俞敏洪當時身子骨瘦弱,她每個月都要殺一只雞給他補身子,俞敏洪從小就是在雞肉和雞蛋里泡大的。
后來,她獨立辦起了家庭工廠,加工發電機矽鋼片。原料、設備、訂單、銷路……她一個人四處張羅。大家都愿意和她合作,工廠也就辦得紅火起來了。她的生意頭腦和人際交往能力是絕對一流的,她自己兩手空空不能給人家提供多少好處,但硬是能把幾家生意拉到一起,借這家的力,得那家的情,讓大家都紅火起來。
她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戶”。很多農村地區的人賺到大錢之后就忙著蓋房買車,改善生活條件,錢大把大把花在物質享受上。她卻不這么想。有了錢之后,就想著給鄉里修路修橋、辦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讀書上學。她說,自己沒讀過書,吃了好大的虧,不管怎么樣都要讓后代讀上書,當個文化人。
不尋常的母親
這個母親和一般的農民不一樣,沒有深厚的土地情結。她一心想要跳出這片土地,翱翔在更廣闊的天空。她把希望都寄托在俞敏洪身上,希望他好好讀書,借高考這個機會跳出鄉村,走向更廣大的天地。
俞敏洪頭兩次高考落榜的時候,母親就幫他張羅,想辦法,四處找熟人,讓俞敏洪在縣里先當民辦教師。打聽到縣里有個曹老師,曾帶出了一個北大學生,母親就去找他,讓俞敏洪跟著曹老師讀書。
當時曹老師剛有了個兒子,但夫妻二人工作繁忙,曹老師的妻子身體又弱,沒有奶給孩子吃。俞敏洪的母親見孩子瘦黃瘦黃的,于是自告奮勇要給孩子當奶娘。曹老師過意不去,要付給她工資,她不肯,她一心想要報答曹老師對俞敏洪的關照。
她帶走了曹老師的孩子,養了3年,回來時孩子白白胖胖的。孩子長大后也考到了北京讀大學,見到她,就親切喚一聲:“青山媽媽!”
后來,俞敏洪考上了大學,母親在村里辦了一次空前絕后的大規模酒席,以示慶賀。農村請客,每桌一般是七菜一湯,稱“八大碗席”,而俞敏洪家里是每桌24道菜,請了三個廚師,宴請全村的親戚、朋友和老師,分中午和晚上兩撥……
俞敏洪大三那年生病住院,母親一接到消息,立刻從江陰老家趕到北京照顧俞敏洪。她的經濟頭腦很厲害,那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她上火車前帶很多土特產,在火車上開始賣貨,下了車,不但掙回了路費,甚至連俞敏洪上學的半年費用都掙夠了。
到了北京,俞敏洪的一幫兄弟們都受到她的照顧,她幫他們洗臟衣服臟襪子,還做飯給他們吃。不過她反對俞敏洪總把朋友一股腦往家里帶,她說交朋友要看本質,最喜歡掛在口頭的就是兩句話:“門頭騎了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頭窮得冷如冰,親戚好友不見影。”
俞敏洪說,這些話他都聽過一百遍了。不過他倒是聽進了一句話,要多做慈善事業。老太太有了錢就在家鄉做慈善事業,俞敏洪有了錢就往全國各地送錢辦學校,母子倆在這點上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