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資金托管500萬
人卡分離存風險
記者還調查發現,在李紅簽署第二份合同的過程中,存在著更大的貓膩。
打開李紅支付寶APP,搜索相寓,進入“信用租房-我的賬單”,“開通存管賬戶”頁面赫然寫著授權500萬元資金托管,輸入李紅的銀行卡號、設置存管交易密碼等信息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而我愛我家對此解釋為“國家統一規定”,但李紅多次詢問這是哪條規定,未果。
7月31日,房司令客服人員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這“500萬”是房司令為保證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所設置的對我愛我家的最高打款信額。“貸款者都需授權,財產安全不受影響。”既然與自己無關,為何還要自己授權并輸入賬號密碼?面對李紅的質疑,房司令并未做出正面回應。
王輝認為,正常情況下,銀行給予授信額度都會經過嚴格的程序,雖近期各地房租上漲較快,但不足5000元的房租遠不需要500萬元授權托管額,如此要求不僅匪夷所思,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還違反了國家關于金融借貸的相關規定。
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晴認為,在持卡人簽字確認的情況下,意味著權利人將其銀行賬戶的部分控制權轉移給租賃中介及其關聯平臺,一旦出現濫用或信息泄漏,將給持卡人帶來巨大的風險。
“銀行卡具有極強的私密性,僅限合法持卡人本人使用,一旦人卡分離,合法持卡人要承擔很大的直接風險。如果銀行卡被惡意透支而無法償還,持卡人還會被銀行主張權利,面臨訴訟和個人信用、財產等多方面的風險。”王輝稱。
由此,這種信用租房實為貸款的模式也受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全款被中介套現,借貸平臺賺取的利潤則被中介和借貸平臺瓜分,風險卻留給了租客。”“推介過程,不告知‘真相’,貸款合同也很難看懂。”
租房不炒是底線
這種創新風險多
“這種創新要不得。”中國銀行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劉小宇等專家表示,這種越界的創新不僅多產品嵌套,消費者很難看清風險,而且國家也沒有資金存管具體額度的相關規定。一旦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出現轉高利貸,再追索的問題。
“為推廣產品,隱瞞真實情況,以欺詐手段引誘消費者完成網貸的程序,將消費者從租賃人變為了實際的借款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說。
“第三方貸款機構介入租房市場后,有了銀行貸款,中介財力大漲,為了擴大規模,占領市場,也參與瘋搶房源,從而導致大量房源被壟斷,破壞了正常的供需關系,會助推短期內房租暴漲。”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兆成稱。
“信用租房服務的背后是金融資本曲線介入住房租賃市場。”王輝認為,正是在巨額金融資本的支持下,中介才有能力向房東支付高額租金進而控制大量房源,甚至在某些城市和區域形成“超級二房東”地位,形成了對租客的不對稱優勢。
王輝分析稱,這一異化現象的出現很可能形成壟斷價格,讓租客轉向購房,從而對租售并舉的市場格局形成挑戰,也對房價起到一定程度的助推。
“濫用金融手段進行所謂的創新,干擾了調控。”陳晴說,在房價高企的背景下,租金價格非理性的上漲,另一方面增加租房者負擔,扭曲房地產市場價格。
“信用租房還存在著一定的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由于中介公司一次性拿到了租客的貸款總額,一旦發生跑路,租客的錢就會打水漂。如租客中途退租,中介公司延遲還款,還會給消費者帶來逾期風險。”王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