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消息
最近的四川盆地,好像破了個洞,雨水直往下“灌”,從5月20日到7月11日,四川已經發布了15個暴雨預警了,從7月8號開始,暴雨預警“天天見”,四川已發布了5年來首個地災氣象風險紅色預警。
連天暴雨為何“偏愛”四川?今年的雨水到底有多“洶涌”?
成都天氣預報
入汛以來累計降雨破30年紀錄
入汛以來,從5月1日截至到7月11日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51.7毫米,為1961年來最高,17個縣氣象站降水量也破了歷史極值。
今年汛期,四川的降水究竟多到了什么程度?從1981年到2010年,全省汛期內的平均降水量為756.6毫米,今年,汛期還沒過半,全省平均降水量已達到451.7毫米,達到了常年汛期降水的59.7%。
降雨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南部、盆地西北部和阿壩州,入汛以來,這些地方的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9成,其中,有26個縣氣象站降雨偏多了1~3倍。綿陽江油是今年入汛以來,全省降雨最多的縣,截至7月11日8時,降雨量已達到969.2毫米。這是什么概念呢?常年,江油整個汛期的降雨量為883毫米,也就是說,汛期還沒過半,它就把以前整個汛期下的雨都下完,還超標了。
多地日降水創新高 區域性暴雨提前“達標”
不僅降雨量創了第一,大暴雨天氣也創了第一。
截至到7月11日8時,入汛以來,全省共出現暴雨天氣254站次,這也是破了1961年以來的紀錄。
“好久沒下過這樣長的雨了。”不少人都在感嘆。數據告訴你,直覺沒錯。7月10日,成都彭州日降水量232.9毫米,創當地歷史最大日降水紀錄,就在同一天,青川也破了自身紀錄,日降水量達到225毫米。還記得7月2日那場暴雨嗎?那天,樂至下了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雨,日降水量達到200.6毫米。
就在7月9日,四川下了今年第4場區域性暴雨。一般來說,四川汛期內的區域性暴雨在3~4場,今年汛期還沒過半,四川就已提前“達標”。
天無三日晴?成都已經17天不見晴天
從6月底開始,四川就“晴不知所起,雨不知所終。”
根據四川省氣候中心的數據,6月24日08時~7月11日08時,這17天,全省平均降雨日數已經達到了13天,為四川“史上”第三多。這個“史上”,指的是從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多的是2012年,同期降雨日數為13.2天,其次是1987年,13.1天。
13天,這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畢竟,盆地東部、中部、南部以及攀西地區南部還來“拖后腿”了,就成都、綿陽、德陽、廣元而言,這些地方,17天可是天天下雨呢。秒殺貴州的“天無三日晴”。不僅雨多,暴雨也多,這17天,成都崇州、綿陽綿竹的暴雨日數達到了5天。
為何“天漏”?盆地上空有“宮斗”
省氣候中心預測室副科長孫昭萱揭秘了最近四川“天漏”的原因——盆地西部上空,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和高原低值系統的“宮斗”。
副熱帶高壓,位于西北太平洋上,冬天時,它蜷縮成一團,強度和范圍都會減小,但到了六七月,它向西向北緩慢移動,并開始“膨脹”,它的一舉一動,將牽動影響北半球的“情緒”。
“近期從氣候特點來說,副高處于一個偏強偏西的時段,遲遲沒有撤離。而西邊,高原低值系統又異?;钴S。”孫昭萱說。副高還帶著“禮物”而來——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
當“熱情”的副熱帶高壓,遇上“冷酷”的高原低值系統,注定“不相容”,兩者的相斗,再加上充足的水汽,結果就是雨一直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見習記者鐘曉璐實習生王安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