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凌晨,天安門廣場中心花壇開始入場施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今年花壇造型仍沿用“祝福祖國”巨型花籃造型,只是大花籃變成了“花果籃”。此外,長安街沿線立體花壇數量由10處增加至14處,為歷年最多。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全部花壇將在9月25日左右竣工。
廣場中心大花籃變身“花果籃”
自2011年開始,“祝福祖國”巨型花籃就一直作為廣場中心花壇,今年仍沿用這一造型,只是大花籃變成了“花果籃”。
據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揭俊介紹,籃內除了有牡丹、玉蘭、月季等花卉,今年還新增了柿子、石榴、蘋果等水果。水果可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最大的一顆石榴,高度達到近1.8米,直徑1.5米。“雖然個頭很大,但使用的是輕質材料,分量很輕。直徑約50厘米的海棠果,一個人拿五六個都不成問題。”水果種類也是經過精挑細選,被寄予了美好的寓意。柿子和蘋果組合到一起,寓意事事平安。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整個花籃頂高17米,籃體高15.3米,底部直徑達50米?;@體南側書寫有“祝福祖國,1949—2017”,北側則寫有“喜迎十九大”字樣。底部花壇采用心形圖案,寓意紅心向黨,表達對祖國繁榮富強、欣欣向榮的美好祝福。
此外,在廣場兩側綠地將布置12根花柱、18個花球及5000平方米花帶。晚上還將運用燈光變化,豐富夜景照明效果。
花壇擺放延長至三環之間
今年,在長安街沿線上將擺放14處立體花壇,數量為歷年之最。擺放地點也由東西二環的“建國門、復興門”之間,延長至東西三環的“國貿橋、新興橋”之間。
據了解,位于東單西南角的“五位一體”花壇、西單東南角的“四個全面”花壇、西單西南角的“五大發展理念”花壇等,展現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位于東單西北角的“一帶一路”花壇、東北角的“協同發展”花壇、東南角的“長江經濟帶”花壇,構成三項重大國家戰略。
每一處立體花壇的設計都是獨具匠心。比如“協同發展”主題花壇,主景由京津冀三地的標志性景觀構成,分別是北京的天壇祈年殿、天津的解放橋、河北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所所長蘭海浪介紹,立體花壇用穿越三地的長城、永定河作為背景,把三地結合到一起,組成一幅宏偉、和諧的畫面,既能體現出協同發展,又有綠色發展的深刻內涵。
此外,京西賓館前的立體花壇,以“喜迎十九大”鮮花組字為主景,烘托駐地賓館的喜慶氛圍,突出了“喜迎十九大”的主題。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長安街沿線的主題花壇預計明日陸續進場施工,9月25日左右竣工。
花壇首次使用“變色”菊花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花壇布置將使用200多個花卉品種,其中多個品種是首次亮相。
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絢秋粉韻”、“絢秋緋紅”是兩個自育菊花新品種,它們具有花期早、適應性強、觀賞性強等特點。其中,“絢秋粉韻”還有變色的絕活兒,其花色在不同開花階段從鵝黃逐漸轉為粉黃。
在工藝方面,為了配合花果籃,選用的牡丹品種與花型在設計上制作了一款新的造型——玫紅色托桂型牡丹,這種造型的牡丹外瓣明顯,寬大而且平展,雄蕊自外向內變細且稍隆起,呈半球形,非常漂亮。在長安街立體花壇人物造型表現上,人物的面部將應用硅膠進行處理,仿真度更高。
此外,今年花壇布置應用了新開發的可埋式滴灌系統,每個滴頭每小時出水量1升,比原系統節水50%。為了保障“十九大”會議期間景觀效果,花壇將一直擺放到10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