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 國內首起12歲以下兒童騎行共享單車死亡索賠案將于9月8日由案件各方交換證據。同時,原告代理律師張黔林接受《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采訪時表示,其認為ofo機械鎖共享單車存在缺陷,已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舉報。
ofo公司回應稱,10月底小黃車將全部裝上智能鎖,但這是他們公司產品的更新迭代,與此案無關。針對此案,他們已按照法律流程,積極配合。
起訴 男孩騎ofo死亡 家屬索賠878萬元
今年3月,上海一個11歲男孩在使用ofo過程中與客車相撞身亡。事發當天,男童與其他三名兒童每人按開一輛沒有鎖住的ofo機械鎖共享單車,然后一起騎車上路,進而遭遇交通事故身亡。7月19日,死者父母將ofo連同肇事方訴至上海靜安區人民法院,索賠878萬元。
除了要求被告賠償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外,原告還要求靜安區人民法院判令ofo共享單車提供方“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立即收回市面上所有ofo機械密碼鎖具單車,并更換為安全的鎖具。這起案件將于9月8日舉行庭前會議,法官將組織案件各方進行證據交換。
圍繞這場悲劇,各方討論的聲音不絕于耳。也有一些網友認為,事故讓人痛心,但父母也難辭其咎,878萬元的天價索賠費更令網友質疑。
9月5日,原告代理律師張黔林接受了《法制晚報》記者采訪。原告認為,ofo是車輛的所有人和服務的提供者,投放在公共場所,提供公共服務,面向不特定的公眾,涉及公共安全,理應有更高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責任不僅包括保證產品合格、不能有不合理的缺陷、需要及時的維護管理,還包括對缺陷的及時發現和召回,以及投入公共領域之前詳細的論證。
張黔林律師表示,ofo的機械鎖采用四位數字的轉盤式設計,在上鎖后必須要打亂轉盤密碼才能真正鎖住,而且打亂密碼與使用人的計費沒有任何關系,導致車輛使用人沒有主動鎖車的約束,鎖車全憑個人自覺。
建議 希望對ofo機械鎖單車進行缺陷調查
在2017年3月30日,由北京等地的一些共享單車志愿者發起的針對ofo機械鎖漏洞問題專項調查中,發現車輛未鎖(包括未掛鎖、未打亂密碼)的比例普遍較高。以上海為例,在所調查的240輛ofo車輛中,未鎖的有55輛,占22.9%。
張黔林律師搜集了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發生事故的案件報道,并做了相關統計,結果如下:僅2017年1月到2017年7月,媒體公開報道的23例未成年人騎乘共享單車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因車鎖未鎖及兒童自己解鎖的有9例,占39.13%;開鎖原因不詳的有10例,占43.48%;涉及ofo品牌的有19例,占82.6%。
“大量存在于公共場所使用機械鎖的共享單車,對兒童造成了巨大的誘惑。”張黔林律師表示,兒童身體和智力尚未發育完全,風險防范能力較弱,沒有鎖好的共享單車對兒童的使用誤導和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張黔林稱,他已致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建議對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ofo機械鎖共享單車進行缺陷調查,并召回所有機械鎖車輛。
回應 ofo:10月底小黃車將全部裝上智能鎖
為杜絕12歲以下兒童未經授權單獨騎車上路,2017年3月13日,上海市質監局、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發布的全國首個《共享自行車》與《共享自行車服務》團體標準,規定要求共享單車運營方應對用戶提出實名制登記注冊的要求;用戶年齡應在12歲以上。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注意到,該事件發生后,ofo就曾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將研究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機制,從源頭上杜絕12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單車,從而避免悲劇再次發生。ofo相關負責人事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今后新用戶認證時,平臺會屏蔽掉12歲以下用戶。
對于車鎖易打開的問題,ofo表示已推出帶有動態密碼的全新智能鎖,杜絕非法使用。今年10月底之前,全國范圍內的ofo小黃車也都將全部裝上智能鎖。
ofo方面曾對媒體表示,小黃車將全部裝上智能鎖是公司產品的更新迭代,與此案無關。針對此案,由于這件事情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一切會按照法律流程,他們會積極配合。
文/記者 朱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