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網絡被各種恒大30億扶貧的新聞鋪天蓋地覆蓋著。恒大在公益領域吸引數以萬計的流量關注。一個企業是如何做了一件關于公益的企業行為,而一舉成為全國熱點的呢?
回顧事件本身:12月19日,全國政協、恒大集團與貴州省政府在畢節市大方縣舉行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精準脫貧簽約儀式,恒大集團將三年投入扶貧資金30億,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結對幫扶大方縣,實現2018年底整縣脫貧目標。
獨到的扶貧計劃
30億資金、整縣脫貧、精準脫貧。從公益扶貧的角度來說,單單提出其中的一項便可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和關注,而恒大卻做到了三者的聚合。而更讓人欣慰的是這一創舉與利益無關,與效益無關,它是一個企業最純粹的社會責任和最純粹的公益表達。
當前的企業公益,已成為一種常態存在。最常見的是捐資助學、抗震救災、扶助孤寡、捐助貧困等形式,各盡其力。但是像恒大以“整縣脫貧”為目標是絕無僅有的。這需要企業擁有絕對足夠的實力和自信。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截至去年末,大方縣下轄389個村,人口110.43萬,其中貧困村175個,貧困人口18萬。此次恒大通過一攬子措施,將覆蓋所有貧困人口,一舉實現整縣脫貧。也就是說大方縣百萬人口將從中受益,過上小康或者靠近小康的安定生活。
而恒大的這一攬子措施正是提出一種創新的精準扶貧模式,不再單純捐錢或捐物。而是按計劃將依據大方縣的特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在發展生產、教育等方面進行整體的規劃和投入。與傳統扶貧方式不同,此次恒大是從根本上扶持發展當地的“造血”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可以發展,致富的條件,才能從根本上脫離貧困。
社會責任是企業的道德表達
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恒大的大手筆后是其強大的綜合實力背書。數據顯示,恒大集團去年銷售額為1315億元,納稅171億元。今年前十個月已完成1500億銷售額,更將今年目標調至1800億元,納稅已達200億元。
社會責任是企業高尚的道德表現,很高興的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主動參與到公益扶貧的隊伍中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項宗西在討論會上表示:我受全國政協委托來參加這次恒大幫扶畢節大方縣的考察和簽約活動,這幾天和大家一樣深受感動和教育。
數據顯示,改革開放37年來,中國已有7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而在脫貧面臨最后攻堅戰的當下,越來越多在改革開放大潮下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參與進來,不惜力地回饋社會,已逐漸在攻堅戰中成為最值得關注的力量。這對企業的公信力、美譽度的無形加分,更是價值觀念的默默傳遞。
總之,恒大的這次扶貧公益,無論是在幫扶方式的創新上,還是從捐助金額、扶貧深度和廣度上來說都將在企業公益踐行方面形成意義深遠的影響。目前中國尚有7000萬貧困人口,要讓這個數額龐大的群體徹底擺脫貧困,自力更生的發展。我們還需要越來越多像恒大這樣的社會力量、企業力量的奉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