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與夫人張允和 光明圖片
“我只是一個設計者”
只有懷念。
走入21世紀,人們愈加發現這位世紀大學者不一般。是返老還童?如此年紀,思路敏捷、思想深邃、觀念前沿。100歲之后,他陸續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拾貝集》《周有光文集》等書籍。
“他一生追求治學,為學科發展和社會進步作貢獻,不考慮名利,就是想做實事一輩子,不斷地耕耘、寫作、創新。”陳章太說,周先生是一位語言文字學和社會文化學的大學者。
“他是人民的語言文字學家。用智慧改善了國人的語言生活,提升了國家走向世界的能力,促進了國家信息化的水平,值得國人向他致敬!”在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看來,周先生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設計者和國際傳播者,開創了現代漢字學。
50歲,周有光扔下經濟學,半路出家一頭扎進語言學中,勤奮耕耘,終成語言學大家。1955年,他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他主持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制訂,提出正詞法的基本原則和內在矛盾。1979年—1982年,他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文獻技術會議,使該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拼音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他還參與國家不少重大的文化建設工作,如《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編譯、《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撰、《漢語大詞典》的編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