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這些消費者除了便利需求以外,他們對內容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對吃的東西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消費鏈兩端同時發生變化,新的商業模式就誕生了。
關于如何實現貨找人的過程?曾斌認為有兩個,第一個是全場景的覆蓋,人在哪里?有四種場景:人在家里,在辦公室,在路上,在公共場所。今天每日優鮮做了兩件事情:用了三年時間把東西送到家里,今天已經服務了15個城市,把銷售額做到每個月3個億,過去五個月,把便利購無人貨架鋪設到8000多個辦公室,讓他們不離開辦公室在十米之內就能夠喝到飲料,吃到水果,在早上吃上熱騰騰的早餐,這是每日優鮮所做出來的價值。
第二,實現“貨找人”還需要背后的全鏈條重構,包括供應鏈、物流、用戶、數據,且關鍵在于四者的“密度”。
1供應鏈密度:每日優鮮堅持全品類精選SKU,單品大量,集中采購。專業買手團隊走向產地做優質商品直采,重點培育生產商。
2物流密度:聚焦華東、華南、華北,做城市密度,把每個覆蓋城市訂單比做到最高。通過城市密度達到大倉成本、干線物流成本最優。每日優鮮在北京建了300個前置倉,能夠一小時送達商品,前置倉密度和配送密度的提高帶來的的是客戶體驗的提升和配送人效的提高。
3用戶密度:生鮮是最高頻度的購買,每日優鮮的生鮮用戶一年購買頻度是60次,留存率遠超行業水平。而高用戶密度更容易形成口碑傳播。
4數據密度:每日優鮮用戶每年實現人貨連接600次,是普通電商的30倍,如此高密度的數據讓個性化預測成為可能。
通過以上的全供應鏈密度,使得每日優鮮更好的實現由“貨找人”,實現真正對新用戶新零售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