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建橋 大風呼嘯、臺風多發、浪高潮急、困難重重
工人正在駁船上吊裝鋼構件 鄒家驊攝
超級工程意味著超級挑戰??绾=蛎媾R種種困難,而平潭島及平潭海峽特殊的自然環境更是給大橋施工設下了重重阻礙。
“已建成的跨海大橋中,從未有如此差的地質條件。”大橋工程二分部總工程師張立東坦言。
大風呼嘯,臺風多發,浪高潮急,這樣的天氣是當地的“家常便飯”。
施工工人正在澆筑橋墩 鄒家驊攝
據當地官方及施工單位統計,大橋所在之處,一年6級以上大風最多達300天以上,7級以上大風最多234天,8級以上大風最多100多天。平均每年3.8次臺風,一年內2.5米以上大浪達200天,潮差高達7米。
面對極其惡劣的地質氣象水文環境,一年中,工程海上可施工天數不到120天。為了搶在天氣尚可時抓緊施工,加班加點甚至徹夜通宵都是常有的事。
“最艱苦的時候,連續一星期晚上沒怎么睡覺”,工程二分部現場副總經理吳彥章說。他從2014年6月加入“戰斗”以來,每年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回家一趟。
此外,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致使鋼構件腐蝕嚴重。“盡管已經做過四次防腐蝕處理,但壁厚3.5毫米的鋼管,一年多時間就腐蝕殆盡。”在施工現場,張立東指著施工平臺一處即將更換的鋼管說,“在正常的自然環境下,鋼管的腐蝕速度是0.5毫米一年。”
而讓工程師們更加頭疼的,是橋位處海底的地質環境。
在工程二分部,張立東展示了一塊從橋位處海底鉆取出的巖石樣本。“這塊巖石的強度達到200兆帕,相當于鋼鐵一樣的強度。巖面傾斜度也非常大,最大處甚至超過了45度。”張立東說,“傳統插打法無法將鋼管樁插入海床。”
攻克難關 “世界第一”是這樣“煉”成的
.大橋呈倒品字形結構,分上下兩層公鐵兩用,下層是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鄒家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