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藍”是為嵐!平潭籍大學生拍攝家鄉,要讓更多人看到平潭,了解平潭, 愛上平潭!故鄉,對于我們來說, 或許總是停留在少年時代的那個故鄉,因為,至少在那里, 故鄉依然承載著我們的夢想,至少在那時,我們依然滿懷憧憬,我們依然豪云萬丈,我們依然意氣風發。最美的風景,在你心里!
目前,大四的學子們都在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和畢業作品而不斷努力。前幾日,一位平潭籍大四學子的畢業作品卻驚艷了平潭網友。這位平潭大學生叫薛萬盛,就讀于三明學院,學習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他所拍攝的畢業作品以平潭為主角,在接近14 分鐘的視頻里,平潭的海、山、風、沙等風貌通過薛萬盛獨特的視角表現出來。談及為何將平潭作為畢業作品拍攝對象,薛萬盛表示,自己曾在臺灣學習一年,受一位臺灣老師的影響,決定用鏡頭記錄平潭的一景一物。
在臺灣學習受到感觸希望拍攝家鄉美景
薛萬盛是平潭流水人,他的童年在小庠島上度過,也因此深入地接觸到了平潭的海島美景與風土人情。大三時,他參加學校組織的“閩臺交流”項目,到臺中嶺東科技大學學習一年。“在臺灣認識了一位從事商業攝影的老師,從他那里學到了不少攝影技巧,也因此喜歡上了攝影。”薛萬盛說,這位老師曾經拍攝過“臺灣美景”專題,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看了臺灣老師拍攝的家鄉專題,我想著,我也應該回平潭做點什么事情。”薛萬盛說,去年6月從臺灣回來后,7月就著手開始拍攝。當時只有一個拍攝的想法,具體要拍什么、要怎么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脈絡。
用獎學金購買無人機從零摸索拍攝技巧
“去年9月,回學校做畢業作品的開題報告時,老師建議圍繞人文、風景來拍攝,盡量接地氣,盡可能派出一種歷史沉積感。”薛萬盛說。有了方向,就需要工具。當時,薛萬盛的手里只有一臺照相機,于是他就用自己積攢了3年的獎學金分期付款買了一臺無人飛機。“這是我人生中第一臺無人飛機,我選擇拿來拍攝家鄉的美景。”薛萬盛說。在臺灣,薛萬盛學習到了室內的靜態攝影。在平潭拍攝戶外風景時,薛萬盛要從零開始摸索戶外拍攝的技巧。他說:“80%-90%的工作量都是用無人航拍機完成的,從一個高處向下俯瞰的角度,可以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平潭。”回平潭的時候,薛萬盛一出門就要帶上攝像機和航拍機,就怕錯過路邊的風景?;丶液?,要對拍攝完的素材進行剪輯,配上合適的音樂、自然地過渡銜接……這些都花了不少很多時間。在完成的視頻里,平潭的十里銀灘、萬頃碧波與日新月異的發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薛萬盛介紹,他的畢業作品取名為“青出于嵐”,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表達在他的眼里,家鄉的美景顏色是藍色,蔚藍的大海養育了我們。另一種含義是希望我們這一輩的青年人可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在校圖書館循環播放向全校師生推介平潭
“學校里有不少省外的學生,但是很多人都不認識平潭。”薛萬盛說,拍攝家鄉美景的本意是宣傳平潭,于是在全校畢業生作品展覽時,我把視頻帶到校圖書館播放,向全校師生推介平潭。“1月3日至5日,我把自己的電腦放在圖書館,用幻燈片從早到晚循環播放平潭視頻,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認識平潭。”薛萬盛說。對于這次拍攝的作品,薛萬盛也有不少遺憾。“由于時間有限,平潭一些地方的風景沒能拍到。而且在仙人井拍攝時,因為風大發生了炸機現象,損壞了機翼,導致仙人井的壯觀景色未能融入到視頻里。”薛萬盛說,“以后我還將繼續拍攝平潭的美景,也祝福平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