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加固胸墻的模板 記者林映樹/攝
碼頭建設,是一項與潮水“賽跑”的活兒,施工得“看天做事”,不爭朝夕,只爭潮汐。這段時間,東澳中心漁港漁政執法碼頭的工程隊啟動“白+黑”工作模式,海水一退潮,就開始澆筑6段胸墻,為碼頭“遮風擋雨”。
“這6段胸墻的構造各有千秋,其中毗鄰臺貨碼頭的1段胸墻,將與東澳中心漁港的胸墻相銜接,其余胸墻則是根據碼頭的實際需要設計而成的。”
東澳中心漁港漁政執法碼頭項目施工員涂小豐說。東澳中心漁港漁政執法碼頭為1000噸級漁政執法船碼頭,不僅需要建設102米順岸式省級漁政執法碼頭及82米護岸,后方還需填海造地形成1.62萬平方米陸域作為漁政執法碼頭配套用地。此次6段胸墻建成后,將“擋在”潮水的最前面。
“胸墻的澆筑需要趕在退潮時,胸墻底部露出來了,工人們才能施工。”涂小豐表示,由于這段時間潮水多在凌晨時分才退到合適的位置,工程隊只得晚上加班,已連續近一周時間在凌晨時分開展作業了。
而每次退潮的時間段,只夠工程隊開展4個小時的作業,一天也就2次退潮,因此施工時間有限。模板搭建、澆筑水泥、模板拆除是胸墻作業的三個過程,盡管連續作業一個星期,工程隊也僅完成半段胸墻的澆筑。
18日下午,記者來到現場時,工程隊正在利用鋼模為第一段胸墻的后半段搭建模板。“凌晨1點開始加班澆筑胸墻,一直到凌晨4點才結束,白天也有一次海水退潮,但只夠讓工人搭建模板了。”涂小豐說。
據了解,6段胸墻將于6月中旬全部完成澆筑。目前,工程隊還對東澳中心漁港漁政執法碼頭開展回填作業,已經完成80%的工作量。“回填作業也將于6月中旬結束,屆時碼頭將初步成型了。”涂小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