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逼近,不少詐騙分子為了“沖刺自己的年終獎”,又把目光緊盯著群眾的錢袋子。冒充銀行工人員提升信用卡額度、冒充公檢法等國家機關以涉嫌洗錢犯罪要求市民配合調查、冒充領導向下屬借錢等虛假信息詐騙又來“擾民”。
2月5日,記者從龍巖市公安局了解到,福建省開通的全國第一個防騙咨詢熱線“96110轉8”在去年成功為群眾攔截掉了56150個詐騙信息(包括電話和短信),而龍巖市去年電信詐騙案件也同比下降8.15%。在所有詐騙警情中,上述三類騙術成了虛假信息詐騙中的典型高發類型,仍有人上當受騙。因此,市民在面對詐騙時,謹記要做到“不相信、不轉賬”,如有疑問,可及時撥打電話“96110轉8”或添加微信公眾號“fj96110-8”進行咨詢。
案例一 以信用卡提額之名獲取密碼
今年1月23日,長汀縣的許某某接到一個自稱是光大銀行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可以幫他的信用卡提高額度,于是,許某某按對方要求把卡號、動態密碼告訴了對方,結果發現信用卡被對方消費了9878元。
這類案例中,不法分子冒充銀行部門人員謊稱可以免費為受害人提高信用卡額度,要么收取保證金騙錢,要么要求受害者使用手機銀行、登陸其指定的釣魚網站按其指令操作,以消費受害者信用卡內資金;有的還以銀行卡或電子密碼器(U盾等)升級之名,要求受害人到ATM機上按其指令操作通過遠程控制進行轉賬。
防范重點:來電顯示95533、95588等銀行官方客服電話號碼是可以虛擬的,所謂的免費提高額度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要提供銀行卡號和動態密碼等;凡是以各種借口要求使用銀行卡插入ATM柜員機去操作所謂“遠程保全措施”、“防火墻”、“開通網上銀行”、“銀行卡升級”、“收退稅匯款”、“修改磁條”等項目的,均可認定為詐騙;不要隨意登陸平時未登陸過的陌生網站,更不要隨意下載、運行來歷不明的軟件,以防不法分子通過木馬軟件對事主的電腦進行遠程控制。
案例二 冒充老板或領導要下屬轉賬
去年12月26日,市民江某在公司收到“老總”的QQ稱,公司有一筆20萬元的往來款要支付,讓江某將錢打到對方指定賬戶。由于老總平時都是通過QQ安排江某工作,江某也沒在意,轉完賬跟真老總聯系后才發現被騙。
另一起詐騙是“猜猜我是誰”的升級版。去年12月24日,市民張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領導”,張某通過聲音主動說出了一個領導名字,該“領導”就順藤摸瓜對號入座。隨后,該“領導”向張某借8萬元說要送領導,又稱現金不好送人,讓張某通過網銀轉賬。轉完賬后,張某打電話給真領導匯報核實,才發現被騙。
防范重點:不管是QQ、微信等交友軟件的好友,還是打電話過來的“領導”、“熟人”,但凡提及借錢、轉賬等事宜時,市民就要立刻提高警惕,可以跟對方閑聊幾句,拉家常以驗證真實身份,還可以主動打電話核實確認。
案例三 假冒“公檢法”稱涉嫌洗黑錢訛人
今年1月2日,市民高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說是接到上海市公安局的公函要求高某配合一起案件的調查。之后,一名自稱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人員的男子,告知高某其身份信息已泄露,被某販毒分子盜用并開了張銀行卡,且在里面存了200多萬元的贓款,卡內錢款目前已被人全部取走,懷疑高某涉嫌轉移了贓款。高某否認后,對方便要求其將個人戶頭的資金全部匯給檢察院進行審核,并且必須保密,否則就要負法律責任。不久,又有一名冒充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女子聯系高某,指揮其將錢款匯到指定賬戶上進行審查,并騙高某登陸虛假的網站查看通緝令。在連環詐騙下,高某信以為真,最終被騙匯出10萬元。
防范重點:不要輕信電話中報稱的“電信部門”、公檢法等政府機關部門,不要輕易泄漏個人銀行卡號、存款賬號、密碼、身份證等資料,特別是不要輕信對方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等,不要轉賬匯款。在此類詐騙案件中,市民看到的來電顯示號碼往往是虛擬的電話號碼,甚至是虛擬成公檢法等政府機關部門的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