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21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福建館以“賡續文脈 慧通八閩”為主題驚艷亮相,運用數字科技集中呈現近年來福建在文化保護傳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文化國際傳播等方面的成效,全面展示福建牢記囑托奮勇爭先,加快建設更高水平文化強省的生動實踐。
福建館以“曲水流觴”為創意概念,將閩山閩水幻化成為流淌不息的數字化長卷,融入“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八雅元素。入口序廳參考“建陽雕版”與傳統竹簡,打造寬近17米、高7米的“數字竹簡”動態大屏,全景呈現考亭書院、閩派文藝精品、“八閩書房”等影像。
除了展現文化傳承新圖景,福建館還創新打造集“展、演、創、售”于一體的新型文化空間,開設線上閩派文化直播間,搭建茶文化品鑒空間、非遺技藝展演區,并推出漆藝大師“漂漆”表演、福州傳統梳妝技藝(三條簪)、機器人制作“福”字拉花咖啡等節目,引流促消費。
文化科技融合,是今年福建館的另一特色。文博會開幕當天,泉州提線木偶與宇樹科技機器狗同臺表演了《機靈偶遇》,千年傳統偶藝與現代科技的互動吸引大量觀眾駐足欣賞、拍照。在600多平方米的展區內,福建廣電網絡、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寶寶巴士、咪咕新空、美圖、網龍、倍視科技、源之宇宙、漢合天辰等文化科技企業,紛紛展出各自的人工智能新產品、新項目,增強觀眾互動感與體驗感。其中,漢合天辰運用3D Mapping交互式投影技術,讓建窯建盞等非遺精品實現創意展現;美圖公司發起的“美圖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工程”,推出國潮紋樣拍照、AI云修圖等新技術;寶寶巴士打造國學影音空間等項目,帶來暢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12個語言版本的兒歌動畫、國學故事。
省委宣傳部文產處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福建大力推進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快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福”文化等特色資源,運用數字化技術轉化為新應用、新產品、新業態,有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294.4億元,同比增長10.7%,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文化新業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32.3%,高于全國平均增速22.5個百分點。展會期間,多家福建企業將開展新技術推介、重點項目簽約等活動,擴大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創新應用,助力進一步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福建日報記者 林清智 實習生 陳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