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每一縷藏香的升騰都是藏族同胞對自然和生命的崇敬,是對美好生活的深切渴望。在福建省援藏工作隊的推動下,昌都藏香產業傳承與創新交織,繪制出一幅獨特的人文畫卷。
跨越千里的非遺香脈
藏香,被譽為“藏域三寶”之一,源自古老的象雄文明,其制作技藝于2008年被納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藏香產業作為西藏昌都的一種特色產業,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前景廣闊。
但產品質量不一、品牌力不足、市場拓展受限、規模效應不強、富農能力不足等問題仍如山巒疊嶂,阻礙著昌都藏香產業的發展步伐。尤其是在人力資源和技術人才方面,更顯稀缺和薄弱。
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想到了與昌都相隔幾千里的福建省永春縣。
永春是“中國香都”,是中國香料的四大生產基地之一,也是香文化的融匯之地。該縣達埔鎮共有制香企業近300家,年產值達數百億元,產業規模日益壯大。2021年,永春香以自身獨特的制香技藝被列入國家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3月在永春縣落地的國家燃香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更是全國唯一建成的國家級香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經過深入調研,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發現昌都藏香與福建永春香的產業發展具有較高的契合度。永春香產業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發展經驗和優勢對昌都藏香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引導意義和幫扶提升作用。
基于此,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將推動昌都藏香產業發展作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重心,通過積極搭建兩地香產業的互學互鑒、交流合作平臺,致力于產業促進就業、帶動農牧民增收,促進閩昌兩地“三交”,全力推進昌都藏香產業的繁榮。
藏香產業開啟蝶變之路
面對昌都藏香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難題,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充分發揮“小組團”援藏效能,成立了藏香工作專班,確立了提升質量標準、豐富產品功能、研發文創產品、打造品牌和開拓市場、技術培訓與文化交流等方向,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目標和方案,形成了推進昌都藏香產業的發展報告。
立足昌都藏香產業基礎,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按照“項目帶動、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思路,明確“形成一個生產基地、創建一個展示中心、打造一個知名品牌、帶動一個特色產業、實現一個致富群體”的“五個一”藏香援藏工作目標,以技術和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新藏香品牌和開發文創產品等為切入點,助力和引導昌都藏香產業轉型升級。
在“五個一”目標的引領下,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著力項目示范引領,推動昌都市洛隆縣藏香生產基地和閩昌新藏香文創工坊的建設,并在“6·18”海創會、“9·8”投洽會、農博會等多個展會上展示藏香產品,擴大其影響力。同時,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指導成立的福昌香業公司和“藏香閣”體驗館,成功打造了永春香與藏香融合的“??蛋?rdquo;新藏香產品,形成展示和銷售新藏香產品及文創產品的窗口,品牌效應初步顯現,有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利用福建資源優勢,打造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昌都市與永春縣在藏香產業上的雙向交流合作。兩地通過簽署合作協議、組織交流學習、技術培訓等方式,全面提升藏香制作工藝水平,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3月,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促成下,國家香檢中心昌都業務中心正式落地昌都,為藏香產業的標準化生產、檢測、科研提供了“家門口”的便捷服務,標志著昌都市藏香產業向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為進一步促進昌都藏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將繼續強化協調指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在原材料采購、基地標準化建設、品牌推廣、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等各關鍵環節全面發力,以產業援藏激活昌都發展動力,實現人民群眾增收致富,推動昌都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昌都市委副秘書長、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綜合組組長李文新說。
昌都藏香產業踏上發展新征程,其獨特的文化香氣正飄過山巒疊嶂,飄向遠方,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一傳統技藝的新魅力。(昌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