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崢嶸歲月、歷經苦難輝煌,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75周年華誕。福建省社科聯、福建省圖書館聯合主辦的“東南周末講壇”特別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講座。6月29日上午,該系列首場講座于福建省圖書館精彩開講。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教授曹敏華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成就與世界影響》為題,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探索與實踐,與讀者一同感受新中國這75年來的櫛風沐雨、滄桑巨變。本次講壇由福州溫泉街道湯門社區協辦,現場吸引市民讀者近百名前來聽講。
曹敏華做客省圖書館,帶來專題講座。
講座吸引老少市民讀者前來聆聽。
講座伊始,曹敏華引用清代思想家龔自珍的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指出要把握治國安邦之道和社會發展規律,首先必須學習和研究歷史,他說:“從1949年10月新中國誕生到今年,我們走過了光輝的歷程,75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它卻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面貌。”曹敏華的講述分“進城開國”“創業奠基”“開辟新路”“享譽全球”四個部分依次展開,緊緊圍繞“偉大成就”和“世界影響”兩大關鍵詞,帶領讀者重溫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不斷實現歷史性飛躍的75年偉大征程。
讀者認真聆聽。
通過介紹《關于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毛澤東關于新中國大政方針、國體和政體的論述、新中國外交方針,以及《共同綱領》的重要意義等內容,曹敏華細致講述了革命即將勝利之際中共領導人擘畫的新中國建設藍圖,梳理出“進城開國”階段中國共產黨人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實踐。隨后,他將“三年準備,十年建設”、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三大改造等,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構想與實踐娓娓道來,重點聚焦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的29年間,詳細闡述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在思想理論、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人民生活和國防外交等多個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曹敏華表示:“在29年的艱辛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最后,曹敏華講述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通過開展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解放思想,走上改革開放新路,在不懈拼搏中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從而實現大國小康,乃至享譽全球。他總結道:“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在75年的成就基礎上繼續努力奮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波瀾壯闊的奮斗歷史、珍貴的資料圖片與視頻,以及曹敏華慷慨的演講,讓在場讀者保持著極高的專注度,在為新中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時,也深刻領悟到新中國從百廢待興到如今繁榮富強,是黨和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講座結束后,讀者還與主講人做深入交流。
讀者向主講人提問。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的大二學生羅玲娜利用暑假時間前來聽講座,她告訴記者,這場講座讓她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堅定了文化自信心,也感受到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據了解,“東南周末講壇”后續將持續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講座,依托公益講壇平臺,邀請專家學者為廣大市民讀者講解新中國的光輝歷程,進一步感悟奮斗歷程、堅定“四個自信”、積蓄奮進力量。(記者 鄭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