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根。土壤是萬物之源,也是農業之本。今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據福建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辦公室消息,截至2024年6月上旬,全省土壤表層樣點已全部完成調查采樣和樣品制備工作,土壤表層樣品內業測試化驗完成率達80%以上。預計我省今年年底將完成全部外業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等工作,初步建成省級土壤普查數據庫與樣品庫。
在福建省土壤普查辦內業質控實驗室之一的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省農產品質檢中心”)的土壤前處理室,檢測人員正忙碌著對從制備實驗室抽取的土壤樣品進行檢測前處理。“內業測試化驗是土壤‘三普’數據的重要來源,是形成普查成果的重要依據,而為了確保普查最終成果真實、準確、完整,內業質控工作更是必不可少。”省土壤普查辦內業質控組副組長表示,省農產品質檢中心作為全省三家省級質控實驗室之一,此次負責牽頭擬定的福建省內業質量控制工作方案,在全國土壤普查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從樣品制備、保存、流轉、檢測、數據審核等幾大方面,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落實落細質控措施。
記者看到,省農產品質檢中心的工作人員攜帶掃碼機、質控標物、比對樣品等,前往制備實驗室進行土壤“三普”樣品的流轉。據介紹,在流轉過程中,省級質控實驗室會按照耕園地表層樣、林草地表層樣、耕園地剖面樣、林草地剖面樣等樣品類型分別組批,每50個樣品組成一個批次,每個批次的密碼平行樣品和質控樣品各不少于1個。“在滿足國家‘三普’質控要求的基礎上,省級質控實驗室經過實踐探索進一步創新,采用混合質控樣品的模式,也就是每次隨機采用2~3個經本實驗室內部確認過標準值的質控樣品,每個質控樣品各挑選1~5個指標,組成一個混合質控樣品,經轉碼后流轉至檢測實驗室,提升了質控效果。”省土壤普查辦內業質控組副組長告訴記者。
除了將土壤樣品流轉到檢測實驗室外,三家質控實驗室也會按照至少5‰比例抽檢這些土壤樣品,同步開展檢測。檢測人員在實驗室細磨制備后,根據土壤參數的不同進行浸提過濾、高溫煅燒或微波消解等前處理,再利用高精尖的設備如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原子熒光光度計、定氮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進行上機檢測。通過這一系列的檢測,將獲得的氮磷鉀、有機質、全量元素等數據與承擔“三普”任務的檢測實驗室的數據進行比對,確保各檢測實驗室提供真實、準確、可靠的數據。
記者了解到,在內業檢測數據出來之后,我省土壤普查辦還將組織開展分級土壤普查成果匯總,開展土壤質量狀況、土壤改良與利用、農林牧業生產布局優化等數據成果匯總分析。“三普”成果數據將助力優化農業種植布局,優化優質和特色農產品布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記者 李牧晨 傅心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