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4月7日消息,對過度娛樂化的抗戰劇不得發證。有媒體稱,抗戰“神劇”或就此謝幕。 很少有人知道,在山西武鄉有一群草根演員,他們沒有雷人的臺詞,沒有炫目的絕世神功,更沒有吸睛的美女情色,卻也讓觀眾為之落淚。
因為演出逼真,“鬼子”和“翻譯”甚至會遭到游客毆打?!斗ㄖ仆韴蟆酚浾呷涨白呓麄?,解讀“鬼子”和“翻譯”有著怎樣的雙面人生。
“鬼子兵”每天都要死3、4次
演出結束后“鬼子”和“八路”一起向觀眾致意
演了4年鬼子兵,他不敢告訴曾經當過八路軍的姥爺
演四年“鬼子”“死”了六千次
演了四年“鬼子軍官”,楊磊“死”了近六千次。
作為四川一家公司的簽約演員和劇組負責人,楊磊在山西武鄉縣八路軍文化園內的情景劇《反掃蕩》和話劇《太行游擊隊》中飾演“鬼子軍官”或“偽軍隊長”。無論角色如何變化,劇情均以其被擊斃而結尾。每到周末或旅游黃金周,演出頻次翻番,楊磊掐指一算,他平均每天要“死”三四次。
27歲的楊磊是典型的四川人,小個,略胖。2011年從四川傳媒學院表演系畢業后,他以簽約演員的身份來到武鄉。他至今還記得,當年8月15日,以他飾演的“鬼子軍官”為反派主角的《反掃蕩》在一場大雨中首度開演。
這場長約20分鐘的情景劇,以1943年5月八路軍在武鄉粉碎日軍的掃蕩行動為背景而改編:一支日軍侵占了原本安寧的小鎮,八路軍偵察員從其駐地竊取了情報,兩名日軍在追擊途中被殺。“鬼子軍官”遂抓捕了全鎮所有百姓質問,一名地下黨員為掩護人群中的偵察員而犧牲。“鬼子軍官”惱羞成怒,下令槍殺百姓。危急之時,八路軍四下殺出將日軍殲滅。
對于武鄉來說,這一幕絕非虛構??谷諔馉帟r期,八路軍總部曾駐扎在這里,許多老革命家都在此運籌帷幄,指揮華北抗戰。因而武鄉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
為盡可能模擬真實,演出中,“鬼子”身著黃色軍裝,頭戴“屁簾帽”。楊磊則在身著軍裝的同時還蹬一雙黑色高筒皮靴,戴著白手套,腰別手槍,手按佩刀。演出槍械也都采用無彈頭的電子火藥槍,一扣扳機,一股青煙從槍口迅速噴出。結合外場的槍聲配音、墻壁上的彈著點爆破效果和中彈者口中和身上的血包,令人難辨真假。就連賣燒餅的路人甲,也在走場時不忘將烤爐上的燒餅來回翻轉,情節極為細膩。
但演“鬼子軍官”并非楊磊最初的理想。他渴望成為一名話劇演員。大四那年,他在成都觀看了濮存昕[微博]主演的話劇《李白》,這讓他將濮視為偶像,“他對角色的拿捏太到位,讓人覺得他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他”。
被游客扔鞋后只能接著演
無論是觀眾數還是影響力,景區內的情景劇都無法與熒幕上的抗日劇相提并論。盡管如此,專業出身的楊磊還是在演出中力求突破。
語言是他的第一道障礙。一下子要把說了20多年的川音糾正為普通話并非易事,但在楊磊看來又顯得迫在眉睫,“人物塑造靠的是臺詞和肢體,臺詞不到位,觀眾就看得很迷糊”。
剛工作的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早起讀半小時的報紙。兩三年下來,總是把“趙娜娜”說成“趙辣辣”的他,終于練成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如今,若非記者精通四川方言,也很難聽出他的口音。
增肥,是他為適應角色所做的另一件事。剛來景區時,體重160斤的楊磊仍感覺撐不起“鬼子軍官”的氣場。為此他沒少吃夜宵,身高不足170公分的他一度增肥至180斤。盡管妻子一直讓他減肥,但他依然試圖維持170斤的體重,“我并不是好吃,只是覺得需要這個體重”。
2011年一次外景演出,他不慎被尚不熟悉槍械的隊友擊中。雖然沒有彈頭,近距離火藥的沖擊還是讓他的右小腿在縫合三針后留下一道疤痕。
更多難以預見的危險來自于觀眾?!斗磼呤帯返母叱卑l生在“鬼子軍官”砍殺百姓之時——楊磊在質問誰是八路時,把軍刀使勁按在一名百姓的肩膀上,對方則徒手握住刀刃,鮮血直淌。
突然,一個喝了一半的礦泉水瓶或者皮鞋,從三米來高的看臺飛入場中,正中楊磊頭部。觀眾間隨之爆出“打倒小日本”的呼聲——這樣的遭遇曾在2012年和2013年連續發生。頭部遭擊,疼痛不言而喻,但楊磊只能接著演下去。
據八路軍文化園工作人員陳鳳枝介紹,除了老人因演出而激動落淚之外,游客因觀看演出變得憤慨,繼而毆打“鬼子軍官”和“翻譯”的事也時有發生。
楊磊回憶,2012年夏天,《太行游擊隊》演出結束后,一位女游客與演員一一握手,當走至飾演“鬼子軍官”的人面前時,突然給了對方一巴掌。
同樣是在當年夏天,兩名男游客在謝幕時拽住了楊磊和“翻譯官”,五六名游客嚷嚷著要“打漢奸”,幸虧被保安及時攔住,事態才未惡化。
楊磊對此選擇逆來順受:“如果我們演得不逼真,觀眾也不會扔我們,我想這對自己也是一種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