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從醫保中撥資金,保障臥床護理和失智照料等
【核心閱讀】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其中有4000萬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老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照料,還有一些選擇長期住院,對醫療資源和家庭都造成了較大壓力。2016年,全國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計劃1—2年內建立保障長期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社會保險制度。率先推行這一制度的青島,探索出了醫養結合、政企合作的方法,對于重度失能老人開展專護、院護、家護和巡護,對重度失智老人開展長期、日間和短期照護,減輕其家庭的負擔。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其中,有4000萬是生活不能自理、長期患病臥床甚至是植物人的失能、失智老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照料,還有一些老人選擇長期住院,浪費了專業醫療資源,也加重了家庭負擔。
為應對這一養老難題,2016年,全國15個城市和兩個重點省份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計劃1到2年內建立保障長期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的社會保險制度。在國家啟動試點之前,青島市從2012年起就率先建立起這一制度,作為先行者,他們的探索對該項制度的推廣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醫養結合
減輕家庭負擔
在山東青島市福山老年公寓,92歲的丁奶奶生活得平靜而安穩。5年前,老人重度失能,每月醫藥費、護工費至少開支上萬元。丁奶奶年高體弱,身體一有狀況,家人就急得打電話叫120急救車,在精力和經濟上都有很大壓力。
2012年,青島市推出覆蓋城鎮職工和居民的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在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架構內,實行醫、護保障適度分離:基本醫療保險主要保障疾病救治,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側重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病有所護”問題。青島市社會保險事業局局長劉衛國介紹,“病有所護”分為四種模式。其中,“專護”是對重癥失能老人在二三級醫院專護病房進行24小時專人護理;“院護”是對長期患各種慢性重病、長年臥床、生活無法自理的,送入專業養老機構接受長期醫療護理;“家護”和“巡護”是由鄉鎮衛生院及養老院醫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上門提供醫療護理服務。
2017年開始,青島市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障范圍,在養護機構中實行失智專區管理,配有專業的人員提供飲食照料、睡眠照料、排泄照料以及情感照護、心理干預等服務,提高老人們的生命質量。“對失智老人的服務分為長期照護,日間照護和短期照護,為失智老人提供幾天到幾十天不等的照料,讓老人的家人休整一下。”劉衛國說。
這一制度切實減輕了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入住老年公寓后,丁奶奶每月只需交4000元左右的床位費和生活費,能得到24小時專人、專業的照料。
5年來,青島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820多萬人,累計支出報銷資金12億元,為近5萬名老人提供了照護,平均年齡80.4歲,最長者100歲,讓1.5萬名老人有尊嚴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費用上,職工報銷90%,居民報銷60%到80%,人均床日費用56.2元,個人負擔僅4.2元,大大減輕了個人和家庭照料及經濟負擔。
保障資金從哪里來?劉衛國介紹,之前是按一定比例從醫?;鹬袆潛苜Y金到長期護理保險賬戶,接下來要將生活照料、功能照護、安寧療護等納入護理保障范圍。為此青島市將探索多元籌資機制,護理保險資金由原來的單一從醫?;饎潛?,向單位、個人、財政、醫保等多渠道籌資機制轉變,單位和個人繳納醫?;饎潛鼙壤謩e為繳費基數的0.2%、0.3%。市財政從明年開始,每人每年補貼30元,年籌資總額大約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