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有限 或與控費沖突
對于人社部出臺此次政策的初衷,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醫療行業中心總經理王宏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或許是出于‘醫藥分開’的目的;或許是希望通過增加競爭降低藥價。”
但目前來看,此項政策想要達到這兩個目的比較困難。
首先,就整個醫療費用而言,近年來的增長速度還是不低的,失控的不單純是藥品,還包括大型儀器設備檢查、高值耗材等等,“我們急需建立的是針對整體醫療行為的激勵約束機制,而不僅僅是針對藥品。根據國際經驗,建立這樣的機制通常是通過改革醫保支付方式來實現的。”而在王宏志看來,國內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相當遲緩。
我國主要采取按項目付費方式,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則主要采取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和按病組付費等定額付費方式。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激勵醫院提供更多的服務,而后者則讓醫院有控費的動力。
其次,通過藥店和互聯網銷售處方藥品也需要建立控費機制,在美國這個機制是靠第三方藥品利益管理機構如PBM來實現的。目前國內雖然也開展了類似PBM的業務,但在王宏志看來有點“走樣了”:PBM在美國控費主要用于藥品零售領域的控費,醫院的控費還主要通過DRGs等支付方式手段;而在國內類似業務卻主要用在醫院控費上。其實判斷費用合理與否是建立在診斷的標準化基礎之上的,換句話說如果不開展DRGs相關業務,PBM判斷費用合理與否是缺乏依據的。”
他進一步認為,社保為網購處方藥品埋單需兩個先決條件:必須先兌現處方外流并解禁網售處方藥。
網上購物的優勢在于便宜、便利和選擇余地較大。從患者端看,假如社保支付藥費,“可能很多人并不會介意藥品是否便宜,而更看重安全,這一點公立醫院提供藥品反而有優勢。”
王宏志補充說,從便利的角度看,對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以及年輕人患常見病如感冒發燒,需要購買既屬于OTC又屬于醫保報銷的藥品,這項政策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是,“醫院端的控費問題并沒有解決好,現在卻開新口子,需要配套增加新的、更加復雜的控費措施,而僅僅讓很少的人受益,這樣的政策預計是弊多利少的。”王宏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