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扇貝大規模死亡事件,獐子島最新說法來了。11月19日晚,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的公告里,獐子島表示:扇貝為近期死亡,計提2.78億元損失不是財務“洗大澡”,未來進一步壓縮扇貝養殖面積。
專家判斷:扇貝是近期死亡
繼扇貝逃跑之后,獐子島近日公告稱底播扇貝突然大規模死亡,又一次讓外界大跌眼鏡。
根據獐子島公告,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 27768.22 萬元(約2.78億元),約占截至10月末底播蝦夷扇貝賬面價值的90%,也就是說,公司將計提損失2.78億元,這對公司今年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11月14日,深交所對此火速問詢。深交所要求根據抽測結果,對蝦夷扇貝死亡的判斷依據是否充分、合理。
獐子島回復稱,扇貝在海底死亡后,死肉部分與貝殼分離,死肉很快腐爛被其他海洋生物進食或自然分解,貝殼逐漸隨洋流飄散或者被壓進海底泥沙中,死亡的扇貝只能打撈上來部分貝殼。因此,只能統計抽測過程中打撈上來的存活部分扇貝重量,無法統計打撈上來的死亡扇貝數量和扇貝總重量及其數量。
獐子島說,11月16日,有關專家針對扇貝大規模死亡災害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專家在獐子島蝦夷扇貝底播養殖海域采用現場拖網隨機抽檢三個站位,統計現存成活和死亡蝦夷扇貝,死亡率約為 75%、90%和 50%。
專家表示,個別死亡個體軟體部完整,或僅剩部分軟體部,大部分為空殼但珍珠層清潔,表明為近期死亡。
畝產太低,39萬畝擬放棄采捕
針對獐子島2.78億元的存貨核銷與跌價準備金額,深交所也要求說明其合理性,是否存在財務“洗大澡”?
根據抽測結果:因畝產過低,采捕變現價值不足以彌補采捕成本,獐子島擬放棄采捕的海域面積 39.07 萬畝。畝產較低,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區域的面積 13.9 萬畝。目前抽測畝產正常以及正在采捕作業的海域面積共計 5.38 萬畝。
對放棄采捕區域,根據獐子島的測算,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擬核銷區域面積12萬畝,乘賬面單位成本627.23 元/畝,預計擬核銷存貨成本7526.76 萬元;2018 年底播蝦夷扇貝擬核銷區域面積27.07萬畝,乘賬面單位成本 444.55 元/畝,預計擬核銷存貨成本12035.57 萬元。預計合計擬核銷成本19562.33 萬元。
對畝產下降區域,獐子島擬對該部分海域存貨進行可變現凈值測算,如預計采捕銷售收入低于賬面成本和繼續養殖費用及銷售費用等預計費用的合計金額,擬對其可變現凈值低于賬面成本金額計提跌價準備。預計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 8205.89 萬元。
這就是獐子島2.78億元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來源。獐子島表示,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擬核銷與跌價準備金額的測算過程以及預計金額依據充分合理,不存在于2019 年度多核銷存貨成本或多計提跌價準備等“洗大澡”的情形。
壓縮扇貝養殖面積,每年不超10萬畝
自80年代初從日本引進蝦夷扇貝,在長??h海域試養,1988 年獐子島在近岸探索底播增殖,率先在國內取得成功。
2006年,獐子島上市后,又開始在水深 30米以上海域進行蝦夷扇貝底播探索。獐子島在 2010年至 2011 年擴大深水海域開發規模,向獐子島海域南部深水區繼續擴張。
但從2012 年開始,受畝產降低等因素影響,獐子島開始控制底播海域規模,底播面積呈逐年減少趨勢。至2018年,獐子島底播投苗面積減少至約32萬畝,較底播面積最高年份降幅近80%。
近年來,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更是多次發生大額減值,這讓外界對其持續盈利能力產生強烈質疑。
獐子島表示,鑒于專家尚未確定本次底播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原因,為進一步關閉海上敞口風險,決定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進一步壓縮養殖面積至每年不超過10萬畝。
獐子島通常于每年10至12 月份進行底播生產,2019年度原計劃投入苗種量約為14億枚 ,因發生災害情況,公司上述苗種目前進行暫養,將在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底播規模。(作者: 孫杰 圖片來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