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副市長任上工作了十年有余的“65后”陳剛,在51歲時轉任新職。國務院今日發布國家工作人員任免消息,任命陳剛為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陳剛的調職此前已有跡象。2月21日《北京日報》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共中央批準,陳剛同志不再擔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委員職務。這表明其將調離北京市領導班子。
陳剛。資料圖片
2月18日,北京市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陳剛在發言中說,中央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讓他非常受觸動,他表示,“我馬上就要轉崗了”,但教育是一生的,將帶著市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上同志們的辣味批評,到新的崗位上認真整改,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在九名北京市副市長中排名第二的陳剛,被認為是一名前途無量的“65后”官員:清華畢業,長期主管北京的城市規劃建設,40歲時即升任北京市副市長。2012年11月,時年46歲的陳剛當選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因主管北京市國土、住房和城鄉建設、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工作,陳剛近年來新聞曝光率較高,圍繞房產限購、拆除違建、人口調控、副中心建設等話題,他的一言一行都頗受媒體關注。近期在談及北京副中心建設時陳剛介紹,行政辦公區一期已經實現了結構封頂,地下綜合管廊等部分配套設施順利開工,周邊的拆遷工作完成了計劃的100%,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創造了近年來最快的施工速度。
陳剛出生于1966年5月,湖北崇陽人,1989年8月參加工作,先后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講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團委書記、政治輔導員,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委員,曾掛職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市城市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1997年,陳剛調入北京市城鄉規劃委員會(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擔任副主任,正式走上仕途,之后的18年,科班出身的陳剛一直主管北京的城建工作。2002年8月,他升任北京市規劃委(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10月接任規劃委主任。
從正廳局級到副省部級,陳剛只用了不到四年。2006年10月,他臨危受命,升任北京市副市長,接替當年6月被立案調查的劉志華,主持至關重要的北京奧運工程建設。
陳剛被建筑行業評價為“內行”。在2009年清華大學聘任陳剛擔任兼職教授的新聞中,陳剛被認為既有城市規劃教學的經歷,又長期從事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學術造詣。截至當時,陳剛主持完成的首都重大工程項目包括:北京CBD商務中心區規劃、首鋼工業區改造利用規劃、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與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規劃、北京中軸線規劃方案、永定門城樓復建及南中軸線規劃方案,以及首都博物館規劃方案、國家體育場規劃方案、國家游泳中心、國家網球曲棍球中心規劃方案等。
2012年7月, 陳剛與當時的朝陽區委書記陳剛同時躋身北京市市委常委,一個常委班子里有兩個同名同姓的陳剛,一時傳為佳話。一年后,另一位陳剛調往貴州任貴陽市委書記。
據官方網站介紹,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正部級)是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期的工程建設行政管理職能。(記者 周淇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