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軍職離休干部、山西省軍區原司令員張廣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6年5月17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3歲。
公開報道顯示,張廣有系北京大興人,1923年4月出生,1939年8月參加革命,194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廣有擁有少將軍銜,解放后曾任雁北地委書記、大同市委第一書記、第六十九軍軍長、山西省軍區司令員等職務。
張廣有于1939年8月參加八路軍。他參軍剛幾天,就投入了掩護主力挺進平西、涿州張場防御作戰以及攻打北京西郊南窖等戰斗,并第一次負傷。
之后張廣有隨部隊來到山西雁北地區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先后參加了拔掉日偽軍堅固據點的神堂堡攻堅戰、靈丘雁翅南山“反掃蕩”防御戰等歷次反封鎖、“反掃蕩”斗爭。不久即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擔任攻打槍峰嶺、北口峪的突擊隊隊員。
解放戰爭期間,張廣有隨部隊解放渾源縣城后,北上包頭,在打拉亥殲滅寧夏馬鴻逵敵騎兵。之后又返回山西,參加晉北戰役,攻克繁峙、收復代縣、拿下原平、解放忻州。
1947年,張廣有隨部隊參加了黃山戰役以及保北(保定以北)戰、青風店、青倉、解放石家莊等戰斗,在獲鹿小河村戰斗中,頭部被敵炮彈炸傷,致右眼失明。
1948年,為配合東北作戰,張廣有所在部隊出擊冀東,攻克平古要點石匣鎮,奔襲宣化賈家營。而后參加平津戰役,在京北牽“牛鼻子”,阻擊傅作義部隊北上,并在新保安消滅傅作義的三十五軍,解放張家口。
北平和平解放后,張廣有又隨部隊南下太原,參加攻打太原外圍雙塔寺要塞的戰斗。太原解放后,又西出山西,轉戰甘肅,攻克蘭州,進軍寧夏,直到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張廣有于1950年跨過鴨綠江,受命入朝作戰,突破臨津江,一直打到漢城,先后參加了第五次戰役以及鐵原阻擊戰、開城保衛戰、西海岸防御戰等戰役戰斗,于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停戰后才返回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