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今年秋季開始,浙江全面推行“公辦不擇校,擇校找民辦”。 今年起,浙江要全面推行義務教育中小學“陽光招生”,公辦中小學擇校率堅決要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堅決落實公辦中小學擇校與收費完全脫鉤的規定。浙江省教育廳負責人解釋說,這意味著,“擇校費”今后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公辦學校在核定的班額內,如有多余學額,一律通過搖號確定招生名單。
擇校費不可能一“取”就“消”
錢報網網友百文不如一劍:取消擇校費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但這個政策的落腳點卻未必能如眾人所愿,因為類似的政策措施在其他地方實施早已不是一年兩年了,其效果并不明顯,有的甚至還碰了不大不小的軟釘子,最后的結果是,收取擇校費的現象愈演愈烈。是啊,如果“擇校費”這個頑疾能靠發一兩個文件就能解決,天下還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呢?事實上,上面的政策到了下面,一些人總能找到相應的對策,政策不允許的東西,總能換個馬甲以換湯不換藥的形式繼續存在。我想,如果不徹底解決教育資源失衡問題,不大力懲戒利益驅使下的違規行為,擇校費的問題就禁止不了。
錢報網網友朱虹瑛: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表態“擇?!睂⒃谌陜冉K結,時至今日依然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浙江今年取消擇校費,拿擇校費這個頑疾開刀,就像給病入膏肓的教育不公平打了一劑強心針,值得期待。實際上,目前各校財政投入差距不大,問題在于共享優質教師資源“軟件”上,鏟除擇校費積弊在于均衡教育資源配置,在硬件設施先行一步的背景下,要想取消擇校費,不妨在教師投入上下功夫,使教師資源真正在校際之間流動起來。均衡了教育資源配置,家長和學生們不想擇校,沒必要擇校,取消擇校費才可能退場。
配套政策很關鍵
錢報網網友謝慶富:如何保證取消“擇校費”后的搖號確定招生名單公平、公正?在教育主管高調宣布取消“擇校費”的情況下,若是還有學校變相收取費用招生,會有哪些處罰手段,處罰力度有多大?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嚴禁學校亂收費,學校一直亂收費,主要原因在于所謂的嚴厲處罰就像過家家,“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倘若教育主管部門依然暗中保護和庇護學校亂收費,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即將推行的“陽光招生”命運堪憂。至于事實如何,只有拭目以待了。
錢報網網友英洪波:取消擇校費真是一件大好事,老百姓肯定會舉雙手贊成的,可是要這鏟除多年形成的頑疾,僅憑教育廳的一紙規定顯然是不現實的。很多單位歷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試想一下,那些利益受損的學??隙ú粫屏T甘休的,明里不收暗里照收,當面不收背后還收,家長敢不配合嗎?因此,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不僅有必要,而且還要有策略才行。只有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才能使這項工作得到最有效的貫徹執行,不然,只會是“一陣風”。
取消擇校費不是根本之道
錢報網網友小芋艿頭:不同學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外在因素以及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內在因素共同催生了“擇校費”、“學區房”這樣的事物。有經濟條件的家庭可以通過交擇校費或者購買學區房把孩子送進好學校。而留在教學條件相對較差的學校的孩子并非個個都心甘情愿,或許只是經濟因素讓他們“被迫”接受了現實。允許“擇校費”、“學區房”現象的存在,就是默許了這樣一種社會不公正,即:經濟條件的差別可以成為一個人受教育條件差別的決定因素。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取消擇校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不公正,但是有錢人仍然可以通過購買學區房來達到目的,而這種市場行為將是行政無法干預的。我認為解決就學問題根本之道還是要通過提高每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做大這塊蛋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公平的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心甘情愿地留在戶籍所在地的學校。
錢報網網友孫維國:關于擇校費,實在是個“老話題”,其中弊端已經說爛了。實際上,不僅是教育部多次表示要治理擇校費,社會各界也紛紛對擇校費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口誅筆伐”,家長、學生更是對此“恨之入骨”,許多老師也明確表示反對擇校費,然而,多年過去了,飽受詬病的擇校費不但沒有絲毫收斂,而且更嚴重、更普遍,價碼也不斷提高?!裥YM如此堅挺強悍,根源人所共知——應試教育。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喊了多年,為學生“減負”社會也多有呼吁,但成績仍是壓倒一切的教育衡量指標,為了取得好成績,只要有條件的都會自然而然地為孩子選擇好學校,于是,重點學校、重點班級仍然遍地開花,擇校費自然也深深扎根在應試教育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茂盛”。至此,如何才能徹底取消擇校費?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