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本期主持謝秋蓮
海都閩南網訊 萬元的“紅派壹號”其實就是一個商業策劃,策劃者本想借著特供高級領導的名義大賺一把,不料卻誤判形勢,撞著了“民意”這座火山。
搞特供的商人們或許以為,消費者只有買與不買的權利,在人家根本沒打算賣給我們的情況下,普通消費者的聲音可以無視。但他們忘了,消費者們還是一個國家的公民。
策劃者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公民權利意識漸漸覺醒和政府信息公開已成法定義務的社會。公眾目前雖然還不能決定政府財務安排,但至少可以緊盯政府采購,對其中可能的貓膩說三道四,不讓其在黑暗中悄悄進行。因此,把“紅派壹號”聲勢搞得這么大,還有多少地方主政官員敢于公然大規模天價采購“紅派壹號”是個疑問。
策劃者還忘記了,現在正處在一個全國聲討“特供”的風口浪尖。商業與權力合謀,打上特供,商品價格便憑空暴漲,納稅人口袋便被越掏越空,這樣的弊端已經廣為詬病。在民意洶涌之下,去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有一些清理特供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