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患重病可提出停飛
三航天員入住天宮期間,醫監、醫保又能為航天員提供哪些防護?突發情況有何應急預案及舉措呢?對此,記者采訪了首席航天員醫監醫保醫生李勇枝。
“太空養心丸”護駕
記者:在太空,醫學上如何給航天員提供防護?
李勇枝:前幾次任務,媒體大量報道了中國的“太空養心丸”。飛行試驗中,也證明了中藥在載人航天任務中的良好效果。
神五、神六、神七,我們一直與歐盟的專家做一個合作項目,主要是對心血管進行評價,最大的發現就是別的國家航天員返回后心率基本都在140以上,而我們的航天員返回后心率不高。其實,心跳快是正常的。一般情況下,人在太空失重情況下,心血功能調節過程中,血容量會減少,心跳必然加快。而我們航天員的心跳之所以沒有加快,并非是人種的問題,而是我們采取了中藥防護。
這次任務與以往不同的是,太空養心丸從任務前50天開始吃,在太空中基本上是打到餐包里去,作用是降低血氧濃度、提高抗疲勞能力、促進睡眠和立位耐力。
此外,神九飛天,醫療保障也增加了更多的手段。這次增加了對航天員心血管的關注,一個是心肺,一個是腦。增加了心功能檢測,24小時的動態心電,航天員在天上的體能、狀態、心肺功能和對疲勞的檢測。
病情惡化可提出終止飛行
記者:航天員在太空生了病怎么辦?有何應急預案?
李勇枝:航天員在飛行期間,我們目前實現了實時性醫學檢查和周期性醫學檢查相結合,能夠使醫監醫保準確把握和預測航天員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生了醫學問題,處理的結果如果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的時候,就得及時提出終止飛行任務的建議。
三個人一個乘組,只要其中一個出現危險,危及生命,那就得馬上回來,即使其他人非常健康。
將來,航天員在天上的救護能力要逐漸培養,實現乘組醫生化。像國外一飛飛上幾百天,其中就要有一個是醫學專業的。作為一個乘組,需要具備起碼的自救互救能力。不遠的將來,咱們肯定會有醫生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