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抱、小橋流水、茶香飄揚……7月29日清晨,記者來到武夷山市星村鎮巨口村,這里迷人的鄉村畫卷令人向往。
在套種大豆的生態茶園里,茶農葉忠友等在忙著除草。雖然夏日炎炎,他們依舊干勁十足。“我們的生態茶很受大家喜歡。前不久,一位廈門客人還向我訂下了1200斤茶。”葉忠友說,這么大的訂單,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巨口村有茶園3000多畝,茶農380戶,茶產業收入占村民收入的70%。
2006年以來,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逐漸走俏市場。隨后,為追求茶葉產量,巨口村一些茶農開始過度施肥,導致茶葉品質下降,流失了許多訂單,吃過這種虧的當地茶農不在少數。
破題,從建設生態茶園開始。2015年,在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做生意的村民林月宏,以高票當選巨口村村主任。林月宏上任后,就開始發展生態茶園。短短幾年,巨口村已擁有“無藥無肥”生態茶園1200畝。“生態茶口感醇、回甘快、經久耐泡,顧客滿意?;仡^客多了,村民的錢袋子就鼓起來了。”林月宏說。
生態茶為巨口茶打開了市場,嘗到甜頭的村民思想觀念隨之發生變化。“雖然套種大豆、人工除草,提高了成本,但茶葉卻暢銷了。”村民姜學忠家的茶園今年種茶36畝,預計純收入21萬元。
“最近蟲害又起來了,大家要用滅蟲燈和生物滅蟲法治蟲,可別打農藥。”省級科技特派員陳林冒著烈日,在茶園里提醒道。“陳特派,您就放心吧。”茶農們紛紛回應。
為了進一步做好茶文章,巨口村設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做好茶葉種植、制作技術的傳授指導,并依托武夷山水品牌優勢,推動越來越多的巨口茶銷往福州、上海、北京等地。
一邊發展生態茶,一邊挖掘好紅色資源。巨口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福建省傳統村落示范村、武夷山市黨史學習教育參觀學習點,現存中共西南戰區委、建陽縣委、建陽縣蘇維埃政府等多處革命遺址。近年來,巨口村大力挖掘紅色資源,弘揚革命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走茶旅融合之路。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巨口村將建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改建為革命歷史陳列館,培訓了一批以黨群工作者、村干部為主的紅色故事宣講員,打造了多堂精品黨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如今,巨口人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不少村民買了新房、開上了小車。(徐大崇 鄭媛媛 季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