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邵武市草荷塘休閑觀光園里,62歲的梁立夫正仔細地給百香果人工授粉。梁立夫是邵武市水北鎮楊梅嶺村村民,自去年7月觀光園項目創建以來他就被聘入園內工作。“我現在一個月有四千多元工資,結束了東跑西竄打零工的日子,家里4畝田也租給觀光園,不用種田每年還有幾千元田租收入。”他開心地說,“這多虧鎮里給我們村建了路改善了環境,如今就在家門口干活,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了!”
草荷塘休閑觀光園項目是由51名農民組成的“連豐草莓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的。觀光園業主高偉說,如果沒有水北鎮政府前期投入150萬元進行村容村貌改造、平整田地、修建公路等,觀光園根本建不起來。觀光園正式營業后,鎮里還為觀光園牽線搭橋對接各類項目。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草荷塘休閑觀光園不僅有200余畝荷花和油菜花,還建成了民宿小木屋、園區觀光道、水果采摘園等,年可吸引10多萬人次休閑觀光,預計年產值可達400余萬元。觀光園還為所在地楊梅嶺村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草荷塘項目的成功,是水北鎮黨委政府踐行“賺錢的事讓老百姓干,不賺錢的事讓黨委政府干”的事例之一。近五年來,鎮里平整農田土地3.4萬畝,收儲林地700多畝用于林分林相改造,實現通村公路全覆蓋,并結合美麗鄉村的打造做好各村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的同時增加了農民田租和林地的收益。村美、路好,也帶動了鄉村旅游,轉變了農產品銷售模式。“你看,龍斗村1700畝的楊梅現在根本不用出村,在20多天的采摘季就銷售一空;村民戴華光經營的龍斗土雞店,每天可接待游客100多人,生意越做越紅火,年收入近百萬元……”鎮干部細細數來。一件件一樁樁黨委政府出力群眾受益的事,鼓了農民口袋,更暖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