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邵武城郊鎮香鋪村,46畝的多肉大棚里,曹善芳忙著拉上大棚遮陽布,以防多肉們被曬傷。“夏季是多肉休眠期,6月到8月,以確保大棚通風、遮陽,預防病蟲害為主……”曹善芳說起多肉植物栽培技術,滔滔不絕。誰能想到,眼前的人從前是一名與多肉種植毫無關系的修車工。
1999年,初三只讀了半個學期便輟學的“80后”曹善芳,跟隨表哥到福州當修車工。由于年紀小,社會經驗不足,常常入不敷出。之后幾年,他在新加坡一家紙箱廠做過工人,和女友在上海開過食雜店。
初次接觸植物栽培,是2009年的時候。已回到邵武結婚生子的曹善芳,在得知原在邵武苗圃上班的遠房伯父辭職到上海開花店后,也想到上海發展。他向母親和叔叔借了2萬多元,和妻子一起又回到上海,開起了花店。“我們對鮮花銷售一竅不通,店開了3個月,虧了3000多塊錢。”曹善芳琢磨著改變銷售思路,把鮮花零售改成批發,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固定的銷售額。接著,他又做了三年仙人球批發。“雖然市場看好,但仙人球易腐爛、損耗大,一家人常常加班到夜深,賺回來的錢勉強保本。”
三年前,正值多肉植物市場火爆,借著多年栽培植物的經驗,曹善芳租起大棚,學習生產技術,做起多肉植物批發。第一年,在上海租用2畝批發市場加上10畝的生產基地,花費了他20多萬元。眼見多肉走俏,曹善芳想要擴大自己的多肉栽培基地,可是在上海這樣日新月異的城市里,蓋多肉栽培大棚并不現實。得知同行們把多肉栽培基地建在了家鄉,他想到邵武城郊鎮香鋪村有個養鰻場一直閑置著,運輸條件和自然環境較好,便和當地政府簽下10年的租用合同。“46畝地,一年租金2.3萬,和田租差不多的價格,房子是無償使用的。”有了地,曹善芳建起了53個大棚,其中4個大棚組成一個連體溫控棚,占地兩畝,造價25萬元。除此之外,苗床、噴水等設備一應俱全。
2015年7月,福建邵武曹藝多肉植物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去年,公司通過邵武市農業局向農信社貸款30萬元,當地政府還給予政策扶持11萬元。邵武作為公司的多肉栽培基地,培育了上千萬株多肉種苗,由于生意紅火,曹善芳的叔叔曹維聲負責香鋪村的多肉栽培基地。“多肉市場行情不錯,從九月份開始,我們要大量生產,元旦最忙,要一直忙到四月份。每年,上海、邵武兩地工人工資就要近60萬元?,F在,是我跟著侄子做生意。”曹維聲頗有幾分自豪。
有了栽培基地,就相當于有了穩固的后方。目前,曹善芳和妻子負責在上海打市場。“我們做的多肉拼盤,參加了上海國際花卉展,現場就有100多名顧客和我們簽了訂單。”如今,公司擁有來自上海、浙江、江蘇一帶的固定客戶,曹善芳也成了年收入數百萬元的“多肉小王子”。(洪悅 翁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