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傳統行業爭先探尋的升級之路。在“互聯網+”概念提出之前,南安石材行業便有不少有識之士,開始摸索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發展新模式。
2015廈門石材展期間,南安市貝斯泰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輝章對外宣布,由其創建的全國首個石材互聯網平臺“石材工作”的會員突破1.3萬人。他還表示,傳統石材行業應通過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思維打通“任督二脈”,對傳統行業進行思維模式和經營模式的顛覆,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創建“石材工作”互聯網平臺
從事石材行業10余年的鄭輝章,一開始便以工藝相當復雜的水刀拼花起家,再加上后來不斷自我創新,他屢屢跳脫常規,被業界公認為“奇人”。
鄭輝章坦言,互聯網必將顛覆傳統行業,打破信息不對稱性格局,整合利用大數據,才能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2013年年初,微信漸漸進入公眾視野,全國有權運營500名成員的微信群個體并不多,鄭輝章便是其中一個。鄭輝章對新鮮事物極為敏感,他發現微信的群功能,便嘗試運作。不料,這種可以實現即時交流的大群很快火了起來。之后在朋友的幫助下,他成功申請了100個群,群體覆蓋各行各業。
在不斷建群的同時,鄭輝章又思量著:為何一個群的上限人數是500人,而不可以是2000或1萬人?為此,他特地去了微信總部,想要見微信運營的高層,去了好幾次,他都沒見到能夠給予他明確答復的人。后來在朋友的引薦下,鄭輝章見到了微信創始人張小龍,而張小龍給他的答復是,500人已是極限了,這樣龐大的社交工具,很難實現2000人,甚至是更多人的運作。而鄭輝章不相信,便打算自己開發一款APP軟件。
2013年下半年,鄭輝章在廈門成立了石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招攬了多位來自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的一流工程師,創建了石材行業互聯網平臺——“石材工作”。
然而,如何讓整個APP持續地為人所用,成為棘手的問題?據介紹,僅安卓和蘋果兩個系統就有80多萬款APP,其中,大部分APP在上線不到幾個月就會進入“僵尸”狀態。所謂“僵尸”狀態,就是長時間沒人看、沒有更新、沒有人下載。而“石材工作”同樣可能面臨這種情況。
在鄭輝章看來,真正的互聯網應該擁有即時通信功能,為了實現“石材工作”的活躍度,鄭輝章聘請了30余位的研發人員和10多位后臺維護人員。經歷了近一年半的時間,石材業第一個千人群誕生了。
單個APP群成員達7000多人
對于很多創業者而言,一兩次的失敗,往往就會被打擊積極性,然而鄭輝章認為,只有失敗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并不斷完善。
這時,鄭輝章才能理解張小龍說的難處。因為人越多,通信及支撐的服務器要求更高。但鄭輝章并不氣餒,在服務器崩潰之后,他立刻開始搶修工作。經過近半個月的日夜加班,服務器重新運行了。
運行沒多久,群成員就迅速增加到3000人,服務器又崩潰了。同樣是搶修。這一次,鄭輝章并沒有那么慌張,他知道只有崩潰才能知道系統哪里出錯。到4500人時,系統再度崩潰。鄭輝章清楚,目前國內的通信及支撐的服務器難以達到他的要求,所以只能從系統上不斷改進。
經過3次的搶修,到今年3月,“石材工作”才進入較為穩定的狀態。目前,“石材工作”包含國內供求、國際供求、全球石材展、機械及輔料、招聘求職、物流二手、資訊&設計、石材指數等八大板塊。
令鄭輝章自豪的是,由貝斯泰開發的兩個群目前總人數已突破1.3萬人,其中一個群人數達7000多人,每天都有2000余人點擊里面的資訊板塊。
“我們的平臺與微信最大的區別是,專業性強。全部都是關于石材的,不會把供求和招聘混在一起。比如,屬于機械輔材、招聘、物流、二手的石材產業配套信息,都要求必須發布在專門開辟的模塊。”鄭輝章表示,只有專業才能不可替代。
“正因為專業,3月的時候,‘石材工作’就被國際黑客攻擊過。一旦把石材業最大的互聯網窗口設在了中國,就意味著中國擁有了石材話語權,所以這是很多國外石材行業所不愿意看到的。”鄭輝章表示,中國要保住在世界石材行業的地位,必須要成為世界石材互聯網的入口。
鄭輝章認為,只有讓“石材工作”有持續新鮮的血液和技術注入,才能保證不像其他APP軟件一樣被大浪淘沙。
他首先采用的是圖像掃描儀設備,即把大板影像、尺寸、數量通過光學手段掃描,自動生成數據資料輸入服務器里面,這樣全世界就都可以看得到。且給每一款石材貼上相應的二維碼,讓設計師一掃便知道該品種石材的所有信息。
此外就是應用圖像掃描比對技術,比如設計師看到一塊特別好看的石材,但不知道這是什么石材,更不知道哪家企業有生產。那么,就可以通過比對技術,把服務器里所有與此相近的石材都找出來。(記者 蔡靜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