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重,房地產行業迎來拐點,石材行業“躺著掙錢時代”一去不復返。處在十字路口的南安石材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在昨日舉行的以“論道石都,探尋行業未來”為主題的世界石商聯誼大會上,眾行業精英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南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輝燦參加會議?!?/p>
陳國慶
裴中陽
張艾斌
任建新
世界石商聯誼大會現場。
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陳國慶:
石材業要積極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
“當前我國石材工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今年初以來,在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宏觀調控緊縮等因素影響,今年前三季度石材產品需求和生產增速出現下行態勢,石材進出口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陳國慶表示,我國石材行業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未來石材工業的發展必將由高速增長向平穩發展,由增量擴張轉向提質增效。
因此,石材行業要積極轉方式、調結構、增效益,在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要引導行業企業從追求數量、規模型的粗放式發展方式,轉向為技術、質量、品牌的效益型集約型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石材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步伐,不斷提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石材加工制品與新產品的比例,促進大企業、大集團的成長壯大。
“要加大標準創新力度,引領行業發展。”陳國慶指出,行業要緊緊圍繞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等方面做文章,不斷提升標準、創新標準,有效發揮標準在引領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大力拓展市場、應用市場,通過組織推動石材行業產品標準化、規格化等工作,有效促進石材產品進入家裝市場。
“當然,石材企業也要走出去,走國際化發展之路。”陳國慶支持和鼓勵國內石材企業到國外投資,參與國外名優石材礦山開采,充分發揮國際優質石材資源和市場,抓住“一帶一路”戰略的市場機遇,通過走出去戰略,促進我國優勢龍頭骨干石材企業做優做強做大。
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裴中陽:
水頭可與深圳、廈門形成戰略聯盟
“石材業躺著掙錢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原環球石材集團公司董秘裴中陽從產業外部環境分析稱,房地產“拐點”真的“狼來了”,石材業的國際轉移趨勢越來越明顯。
從石材產業自身情況來看,資源浪費多、環保壓力重、產品標準化低等問題難以回避。因此,他建議要積極退出石材業,轉向其他領域投資。“水頭有些石材老板早就開始投資房地產,后來很多人轉向金融業務和股權投資。大部分人不適合做老板,大部分老板不適合二次創業,因此我們應學會合作、做小股東。”裴中陽坦言。他建議,可考慮現代城市服務等新興產業,如生物柴油、環衛清掃、餐廚垃圾處理和物聯網電梯維保等。
裴中陽指出,石材業有三大“先天性”制約因素:一是石材品種數不勝數,資源控制是個“偽命題”;二是從礦山開采、產品加工到工程裝飾的產業鏈過長,難以通吃;三是難以提供標準化的最終產品,產品設計無從談起,規模經營和品牌推廣相對乏力。
“南安石材產業要跳出水頭看水頭。”他認為,目前國內裝飾設計、金融資本中心在深圳,廈門為原料集散貿易中心,水頭則為全球知名的石材加工基地,三地可以形成戰略聯盟,融入裝飾產業中心。
此外,要跳出資源看資源,整合聯盟才是唯一出路。他表示,石材業產業鏈長,覆蓋礦山開采、原料批發(品種經營)、展示設計、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分銷零售、安裝施工和售后服務等環節;其中工程設計一般由裝飾或設計公司完成,產品設計只有生產標準化產品的企業才能完成。
“高時、康利側重產業鏈的中上游,華峰、59超市(順發)聚焦中下游;雖然環球石材涉足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但資源配置還是明顯集中在加工環節。”裴中陽舉例說明,石材企業既不能局限于單一環節,也不要追求“通吃”,應當抓住關鍵環節整合產業鏈。所謂關鍵環節,主要是指前端的設計、品種經營,以及后端的分銷零售及售后服務。
國內設計裝飾專家張艾斌:
“輻射論”與行業對媒介宣傳不重視有關
初涉石材行業的國內設計裝飾專家張艾斌,直指石材行業當前最為困擾的問題——“輻射論”。
他說,手機、電腦有輻射,但沒有人夸大這種輻射,大理石近乎為零的輻射卻讓消費者避之唯恐不及,這與石材行業對媒介宣傳的不重視有極大的關系。“目前,石材行業的年產值不足陶瓷行業的十分之一。如果石材行業再不學習,再不營銷宣傳,到時是陶瓷將更大程度地搶去石材的份額。”張艾斌隱憂道。
作為“石磚”一詞的創始人,張艾斌認為,石材行業連取名字都缺乏心思,比如,石材復合板中的“復合板”一詞,只是一個生產工序而已,這也就不難想象石材為什么變得如此薄利,以工序命名就只能賺加工的錢。而在他為米洛西創造“石磚”一詞以后,石材行業才開啟了終端品牌的打造。
“‘不賣材料,賣品牌’是每個石材人想突破的營銷思維,從坐銷到行銷、從行銷到營銷,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的跨越,我們用什么營銷模式來突破現狀?”張艾斌自問自答道,石材有先天優勢,也有后發優勢,想改變困境,必須把共同的利益價值體整合起來,互補互通。
張艾斌表示,要讓石材走出輿論的困境,必須借由媒體,對石材知識進行普及。企業如何傳播?張艾斌認為,企業內的公關部具有傳媒功能,把公關部劃出去就是媒體了,支持和發展媒體,就能托起更大的平臺。與世界交流,已知的信息就會讓人獲取更多的方法,媒體平臺投入少、回報大。
此外,張艾斌還表示,石材企業要做好產品定位,規劃合理的產品組合,聚焦于解決某類購買需求時,品牌認知階段形成,品牌研發系統就會逐漸形成。一旦品牌趨勢形成,就會帶動整個產業。
海西石材城執行總經理任建新:
巧借“互聯網+”實現價值流快速流動
曾就職于微軟,現任海西石材城執行總經理的任建新,以一個看似淺顯易懂的道理跟大家分析了石材行業的現狀。
他說道,隨著需求方的變化,傳統營銷模式正在受到挑戰。目前的石材行業就像一棵蘋果樹,低處的果實被人采摘盡了,高處的果實卻被一直撂著。換句話來說,目前的行業現狀就是“小企業靠熬,中型企業靠變,大企業又得熬又得變”。
如何變,才能摘到高處的果實?任建新表示,要巧借“互聯網+”這個工具,實現轉型升級。
任建新認為,轉型升級的核心是實現價值流的快速流動。價值流包括了從原材料到最終提交客戶的所有環節和過程??杀氖?,幾乎所有行業,在價值流的全過程中有90%的環節是不創造價值的,比如原材料堆積在庫房,生產線上等待的半成品?;ヂ摼W的核心價值是讓企業通過有效的價值流管理,讓價值更快地傳遞。高附加值、高毛利也是其中之一,但這需要更深的積累和運營。
“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憑極低的成本實現全鏈條的數據打通。”在任建新看來,“互聯網+”是傳統企業的延伸,而非革命。
他表示,目前,大部分石材企業使用互聯網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更多的還是實貨思想,即將互聯網看作一個新增的渠道,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都沒有發生改變。
說到目前熱極一時的“工業化4.0”,任建新認為,這暫時還是個偽命題。“工業化4.0”(信息化和工業化)的前提是兩化融合,石材業還未完成兩化。“‘工業化4.0’是對傳統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的革命,面臨‘工業化4.0’挑戰的是機械制造業,是信息技術服務業,并非石材企業。石材企業想依靠自身完成,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最后,任建新總結,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轉型是一個時代性的大命題,這個進程才剛剛開始。石材企業家們要做的是不排斥,去嘗試,去擁抱。(記者 蘇清彬 蔡靜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