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記者從海西石材城了解到,由海西石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向廈門海關提交的公共型保稅倉庫設立事項已通過廈門海關驗收,并核發了《保稅倉庫登記證書》,這也是南安首個石材公共保稅倉庫。
據介紹,該公共型保稅倉庫位于海聯創業園海西石材城的5號地塊,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目前是廈門關區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家石材保稅倉庫。
“10月8日,保稅倉庫啟動設立事項申請,前后不到一個月,就通過審批。這是對海西石材城軟硬件的肯定。”海西石材城副總經理任建新說,南安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材集散地,荒料進出口量大,迫切需要這樣一個中轉空間。
公用型保稅倉庫是指經海關批準設立的、專門存放保稅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貨物的倉庫,是口岸功能的延伸、國際上通行的一種便捷的保稅制度,也是政府促進開放性經濟發展,支持擴大外貿出口的有效措施之一。保稅倉庫的設立,可以使進口企業享受進口貨物“免稅或緩稅”等優惠政策。
此外,公共保稅倉庫的設立,可促進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加工貿易的特點是“兩頭在外”。過去由于石材企業存在基礎差、起步晚、生產規模較小、與外商的聯系能力不夠、外貿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約了石材加工貿易的發展。公共保稅倉庫的設立,使石材企業能夠利用國外質優原料,提高出口石材產品品質及國際市場競爭力,有力推進石材加工貿易的發展。
具體來說,可縮短進口荒料的采購時間,有利于出口合同的履約。據介紹,出口產品大多采用以銷定產,而出口交貨期往往時間較短,到國外采購荒料則周期較長,且不方便。盡管開展加工貿易能降低成本,但仍不得不用國內荒料生產。公共保稅倉庫的設立,便于企業隨時采購所需進口荒料,方便快捷,生產周期大大縮短,還有利于縮短進口資金占用時間。直接進口荒料往往需要批量采購,資金占用量較大;進口數量大則生產周期長,資金占用的時間也長,不利于中小型石材企業開展貿易。公共保稅倉庫的設立,有利于這一狀況的改善。(記者 蔡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