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4日訊 家,通常都從女人開始,這個家也不例外。凌晨1點多,當人們進入夢鄉時,在南安市東田鎮南坑村,60歲的呂輕治阿婆,已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在微弱的村道燈光陪伴下,瘦高的她走了半小時,趕到家對面山坡上的磚廠拉磚,拉1車僅掙1元工錢。
爺爺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只要他們在,三姐妹的家就在
6年前的一場變故,讓本該頤養天年的她,挑起家的重擔:兒子自殺,兒媳改嫁,留下3個同父異母的孫女。一家5人蝸居在一座逢雨必漏的石頭房里。這樣的家,阿婆隱忍,苦苦經營。
房間濕潮,女孩們學習娛樂的地方都在床上
阿婆的困境:
兒離世媳改嫁
3個孫女待哺
通往呂阿婆的家,要走過一條泥濘的小道,曲折100多米。
一抬頭,一座一層石頭房,門楣右側石刻寫有“一九九四”,是房子的建造年份。
適逢雨天,廳堂濕漉漉,天花板的石頭接縫,有滲水的痕跡。臥室的木床頂用紙箱和油布遮著,廚房米倉頂部也拉著一張油布。呂阿婆正拿著拖把拖地。房子建成3年后,一次地震把縫隙震開了,從那后就開始漏雨。下雨天,孩子們都得在學校把作業做完,才能回家。
坐在廳堂長椅上,呂阿婆和65歲的老伴呂尚田努力回憶著過往。他們生有一子二女,兒子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尾,留下大女兒夏菊。夏菊媽媽改嫁,再也沒有回來過。兒子又娶鞋廠一女工,又生下兩個女兒錦華和錦鳳。
2009年農歷七月的一天,一次和妻子吵架后,兒子喝農藥自殺了。那時錦鳳才兩個月大,等到呂阿婆發現,已經遲了。兒子離世第二年,兒媳改嫁離去,3個孩子扔給了呂阿婆。
呂阿婆絕望過,本該頤養天年,卻要幫兒子養孫女??粗?個嗷嗷待哺的孫女,呂阿婆和老伴不得不振作,把家撐起來。老伴身體不好,只能在家種田。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呂阿婆身上。
她找了份拉磚的活兒,磚廠溫度高,老人都在大晚上和下午干活。
雖是同父異母,但三姐妹感情極好(中間:大姐,左:二姐,右:小妹)
阿婆的心?。杭依锫┯?,孫女沒地方做作業
凌晨1點多,呂阿婆就起床吃好飯,趕往磚廠路上了。她用板車把磚坯一車車拉去曬,工作簡單機械,每天10多個小時下來,十分耗體,一做就是六年。
“現在年紀大了,有點干不動了。”阿婆用手拍打著膝蓋,眼神透著茫然。長時間干活,她的雙腿一到雨天就酸痛,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碰上下雨天或者機器壞了,就沒活干。”阿婆掰著手指算著,累死累活地干,一個月卻只有一兩千塊錢工資??梢幌氲竭€有3個孫女要吃飯、讀書,老人還是祈禱著能多些晴天,讓她多賺點錢。
3個孫女已經慢慢長大,大姐呂夏菊,12歲,已經懂得爺爺奶奶的辛苦,學會洗衣做飯、照顧妹妹了。雖非一母同胞,但夏菊對兩個妹妹很疼愛。“姐姐會給我扎辮子,還教我寫作業。”小妹錦鳳抱著姐姐很親昵。最令奶奶心疼的也是錦鳳,兩個月大時,就沒了父母,是阿婆用米糊一勺勺喂大的。2歲時,為找奶奶,錦鳳還從樓梯上摔下過,手腕、手掌都骨折了,孩子都沒有哭。
雖然沒有父母疼愛,但能和爺爺奶奶、姐姐在一起,對小錦鳳來說,是最幸福的。4歲時,曾有一個鄉鄰對她說,“你跟著我走,我送你讀書,給你好玩的東西”。錦鳳居然反問,“那爺爺奶奶和姐姐,可以一起去嗎?”聽了這話,這位鄉鄰也被感動哭了。
3個孩子對自己的母親沒有太深的印象,但她們還是渴望得到母愛。“我有時晚上做夢,會夢見媽媽帶我玩,還給我買東西。”夏菊抿著嘴唇,仿佛在想象和媽媽一起的場景。
在孩子心里,下雨天是最討厭的,因為家里漏水,她們就沒地方做作業了。
“要是下雨天,家里不漏雨該多好呀!”孩子們心中的渴望,也是呂阿婆的一塊心病,她也在盤算著申請一塊宅基地,重新建一座房子,給孫女們一個不漏水的家。(海都見習記者 吳智明 海都記者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