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廟為明朝建筑風格,三進十間張結構,殿堂有102根大柱
燕山黃氏祭祖宗親以男性為主
閩南網12月9日訊 南安古城豐州鎮燕山路旁,天剛破曉,就有居民往燕山黃氏家廟方向會聚,參加燕山黃氏始祖忠勇公誕辰767周年的祭祖典禮。上午7點20分,仿古祭禮開始,持續了半個小時。隨后,上千名泉州各地的燕山黃氏宗親為黃氏家廟升級為省級文保單位舉行了揭牌慶典。
昨天是農歷十一月初六,家族擇吉時紀念忠勇公和他的夫人,諸位宗親穿上綢布長袍、戴上禮帽,在兩位主祭的安排下,以金帛庶饈等盛禮敬獻始祖,并行三叩九拜大禮。
豐州燕山黃氏開基始祖忠勇公,名為答剌真,是元朝時期的進士。從現在的北京一帶進入泉州后,擔任南安達魯花赤等職務。他從北方來福建南安任職時已55歲以上了,他身體很好,直到81歲卒于??谌紊?。他家居于南安縣城豐州,因此從??谝畦言嵊谪S州西北的獅子山下。答剌真的墓現在還保存完好。墓上繪刻著像鹿像馬,或者像星星的紋飾,專家考證過,這些圖案是蒙古包、駱駝和馬的形象。
燕山黃氏在豐州生根后,為了更好地凝聚族人,700多年前始建家廟。家廟坐西向東,三進十間張結構。廟門寬15米,門庭開三門,保持著明朝的建筑風格,是泉州著名的祠堂。家廟建筑精美,大門掛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為家廟題的字。殿堂共有102根大柱,據說可能是泉州建筑中柱子運用得最多的。主殿右側還有明代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黃河清撰寫的“黃氏始祖祠堂碑記”,從明代保留至今。今年年初,因為建筑特殊的價值,黃氏家廟被評為省級文保單位。
燕山家廟管委會主任黃哲景還介紹,家廟每年均舉辦傳統的元宵燈會,每逢上元夜燈花爛漫。600多年來,除了特殊歷史時期外,燈會世代相沿,為家廟增添了風采。黃氏宗親黃國棟致辭時表示,獲得“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榮譽不僅是燕山黃氏家廟數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證明,還為南安增添了內涵,為泉州“東亞文化之都”錦上添花。
注:達魯花赤,亦做“答魯合臣”、“達魯噶齊”。蒙古語,意為“鎮守者”。相當于突厥語的“巴思哈”(basqaq),在波斯語中則譯為“沙黑納”(shahna)。漢文文獻也稱“監”、監某州、監某府、監某路,《世界征服者史》則稱為“少監”,趙翼稱其為“掌印辦事之長官”。達魯花赤是蒙元時期具有蒙古民族特點和設置最為普遍的官職,始設于成吉思汗時期,有元一代置而不廢。(本網記者 吳月芳 田米 文/圖)
?。▉碓矗喊俣劝倏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