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這塊摩崖石刻,經描紅后字跡清晰可辨。
近日,南安文史愛好者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和朋友在九日山蓮花峰上發現一處石刻,根據石刻上所刻內容疑為晉代的摩崖石刻。昨日下午,記者隨同泉州考古學者劉志成、原九日山文管所所長胡家其及王先生上山探訪。
石刻所在的九日山蓮花峰,原本就是一處名勝古跡。九日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眾多各朝代文人雅士的摩崖石刻。同屬九日山脈的蓮花峰,石刻也眾多,蓮花峰石刻于199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胡家其介紹,豐州曾是泉州府所在地,留下許多官員、文人的足跡。蓮花峰石刻共有27處,彌足珍貴,從晉代延續到明清時期,不乏王十朋、高惠連、曾孝修(曾公亮之子)等名人墨寶。
在蓮花峰的27處石刻中,有多處提到“茶”,像東晉太元丙子年(公元376年)的“蓮花茶襟”及“巖縫茶香”、“貢品石亭茶”、“蓮花茶懷古”等。其中,“蓮花茶襟”最為久遠,它書于東晉,也是福建最早關于茶的文字記載,甚至比“茶圣”陸羽公元780年寫的《茶經》還早了404年。
新發現的摩崖石刻在“蓮花茶襟”石刻所在的巨石下,相距10多米遠。這里雜草叢生,間或有茶樹和榕樹。一片六七平方米的花崗巖石面,比較平滑,如果不細看,看不到上面有字體。
王先生告訴記者,一個月前,他和朋友上山訪古,山上的茶農告訴他“一塊石頭上面有字”。對文史感興趣的他,順著指點來到這里,但上面覆蓋了厚厚的泥土和落葉,雜草掩蓋著。他將雜草拔除,用礦泉水清洗了石面,果然發現有刻字。后來,他又找來毛筆和紅漆,將這幾個字描紅。
記者看到,石刻共有8個字。右邊有個“晉”字,中間是“蓮花巖”,左側則是“僧明惠刊”。劉志成和胡家其說,“晉”和“蓮花巖”均是篆體,“僧明惠刊”為楷書?!吧徎ú杞蟆彼虝r間為東晉“太元丙子年”,這方石刻與“蓮花茶襟”石刻相距不遠,很可能是晉代僧人明惠刻上的。(記者 廖培煌 陳小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