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南安 > 南安新聞 > 正文

    南安明代大理寺官員墓覓主 男尸高大體內含水銀

    來源:閩南網 2013-10-17 07:52 http://www.vistrails.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進士及第的牌匾懸掛在浦口村的祠堂內
    進士及第的牌匾懸掛在浦口村的祠堂內,此人名為黃一龍

      閩南網10月17日訊 南安霞美鎮敬長村一正在開發的山坡上,有一座疑似明代大理寺官員的古墓,并發現有半塊墓碑???0多年來,該古墓主人名字一直未知,也無后人維護清理,并多次遭挖盜。

      昨天下午3時,泉州考古愛好者劉志成和記者一起走訪,懷疑墓主是明代萬歷年間大理寺評事的黃一龍,其后代就在市區江南街道東浦社區浦口村,直系子孫早年已遷至臺灣。

    被毀掉的墓碑上仍殘留著“黃公”“明封大理寺”等字樣
    被毀掉的墓碑上仍殘留著“黃公”“明封大理寺”等字樣

    發現

    半塊碑文:鎖定一位明官員的信息

      昨天下午3時,記者隨劉志成來到南安霞美敬長村,在村里原土糖廠的門口,看到了半塊斷裂的墓碑平鋪在路上。

      墓碑為花崗巖材質,寬約97厘米,厚約30厘米,因墓碑早已斷裂,具體高度無法得知。但據見過完整墓碑的村里老人介紹,墓碑有2米多高。碑文用楷字書寫,自左向右,第一列刻寫著“季冬(后字不清)”、第二列正文寫著“黃公泊贈孺(后字跡不清)”、第三列為“明封大理寺(后字跡不清)”、最后一列為“萬歷伍(繁體且字跡不清)”。

      因受油污影響,有些碑文看不清楚,而碑面上還有4個圓洞。據60歲的村民黃老伯介紹,石碑是30多年前,由村里生產隊運下山的,因石碑太大,石匠才將石碑敲斷。后來山坡被開發,包括石碑的剩余部分和墓心都已被埋在沙土之下。

    石柱頂端為筆狀,可判斷墓主是一名文官
    石柱頂端為筆狀,可判斷墓主是一名文官

    筆狀石柱:古墓規格鎖定文官身份

      在黃老伯的帶領下,一行人在山坡上的龍眼林里看到了古墓。據劉志成推測,古墓坐西朝東,由墓穴、墓碑、臺階、墻堵以及石望柱等部分組成。扒開腳下纏繞的雜草和龍眼樹蔓延的枝葉,在一山坡地里,見到了古墓的一面墻堵和臺階。據觀察,墻堵長約12米,高近1.2米,墻堵兩側分別有兩處臺階,每處皆設置有5個步階。

      如今墻堵和臺階都長滿綠色青苔,裸露的部分已開始脫落。據劉志成介紹,這是古墓墓亭的一部分,而修墓使用的是“三合土”(以紅糖、糯米、沙土、紅土和灰等混合而成),非常堅固,但40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些堅固的墻壁已嚴重風化。

      就在這面墻向東30多米處,還豎著兩個頂端為“筆狀”的5米白色石柱,劉志成解釋,“筆狀”代表文官,而武將的石柱頂端是獅子?!斑@兩條石望柱代表墓主的身份,一般只有當官的才有”。

      古墓依山而建,據曾目擊古墓原貌的黃老伯說,他還記得,這座古墓的墓心就設置在墓碑后,為長方形,高約1米,長約4米。村里代代相傳,都知道這是一個明朝大理寺官員的墓,“村里好幾輩人,都沒出過這么大的官”,黃老伯說,他們只知道這座山叫“雞籠山”,而這座墓名叫“浦口墓”。

    講述

    古墓曾挖出一男尸

    體內有大量水銀

      據村民們介紹,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古墓就遭人盜挖過,墓穴上曾被挖出個盜墓洞。上世紀50年代初,村民通過兩個挖出的洞口,取出過一副棺槨,夾層是已經變黑的松香,棺內是一具身材高大的男性,“尸體干黑,頭部稍大,還有皮膚包著”。同時,在墓穴里,村民還找到一根拐杖和一把金扇子,在男尸的腸胃處還有大量流動的水銀。

      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古墓再次遭到破壞,男尸已不知去向,墓碑被敲斷運下山,做成了制糖廠機械的基座,而碩大的棺槨也被劈開做了板凳,一些年輕的村民挖出棺槨里的松香,用來引火。后來,伴隨著開挖水渠、開墾道路、農田,如今此處又變成開發區。水土的侵襲,使古墓的原貌早已淹沒在山坡泥土之下了。

      如今,循著還能找到的部分墓亭,可以粗略看出,這座古墓占據了小半個山坡的面積。

    尋宗

    江南街道浦口村祠堂內

    掛有黃一龍進士及第牌匾

      碑文殘缺,墓地殘毀,這座古墓僅留下“黃姓”、“明萬歷”、“大理寺”以及人們口口相傳的墓名“浦口墓”。

      通過初步研究,劉志成得知,泉州鯉城江南街道就有一個浦口村,村民均姓黃。據敬長村的老人介紹,世代都相傳這是晉江縣浦口村一位大官的墓地。昨天下午,記者一行人趕到江南街道東浦社區的浦口村。

      黃振成老人回憶,浦口黃姓,在明代隆慶二年時,確有一位名為黃一龍的祖公進士及第,曾做過大理寺評事一職,同時還有進士及第的牌匾懸掛在浦口村的祠堂內。

      昨晚6時許,記者在黃輝煌和黃振成兩位老人的帶領下,走進該祠堂。在祠堂懸掛的匾額中,確實看到進士及第的字匾。匾上書寫“進士”二字,還書寫著黃一龍曾官任潮州(廣東)知府,后官至大理寺評事。但據黃輝煌介紹,經過查詢,他們發現祖公黃一龍曾擔任過潮陽縣令并修撰縣志,而且黃一龍的直系子孫在早年已遷到臺灣。

      劉志成認為,對該古墓的歷史還原,可以借此了解明代官宦的部分資料,同時也可以搜集關于墓主的生平履歷,補充歷史資料。另外,因墓碑保存相對完整,可以對殘段的部分進行恢復,保護現有資源。

      事后,兩位老人表示,將組織同宗的老人,對這座古墓墓主身份做進一步確認。

    □大理寺評事

      大理寺評事,明、清均為七品,明初設有八人,后減為四人。清有堂評事、左右評事,掌繕章奏,清末改制,改大理寺為大理院,評事廢。(本網記者 史國亮 謝楊 文/圖)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盤活閑置土地 助力鄉村振興 石獅西墩村電
  • 48米高工業地標謝幕 103畝新地標即將崛起
  • 石獅兩個產業項目簽約 總投資20億元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世遺泉州|名居·中憲第:三百年紅磚古厝里的海峽情緣(視頻)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鄭和開麥喊話:來不來泉州臺商投資區,look in my eyes!回答我?。?!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中央通報“10名干部違規吃喝1人酒后死亡 每年什么時間為國際家庭日?螞蟻新村今日 十一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 習近平會見智利總統博里奇 趙樂際分別會見拉丁美洲議會議長岡薩雷斯 平潭邊檢站全力保障超大型龍門架轉運 蔡奇會見蒙古人民黨代表團 福州港江陰港區今年首批風電葉片出口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