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4日訊(閩南網記者 姚珊紅 通訊員 黃小燕)“加油,加油!”南安市英都鎮良山村坂埔古厝前拔河比賽正在進行,現場觀眾為參賽者吶喊鼓勁......11月4日,由中共南安市英都鎮委員會、南安市英都鎮人民政府主辦,泉州市攝影家協會協辦,英都鎮良山村委會承辦的英都鎮“一村一品”助力鄉村振興宣傳推介活動舉行,展示“一村一項目”“村村有特色”的豐碩成果。
此次活動內容包含鄉村振興圖片展、拔河比賽、割水稻、稻田抓魚等環節,來自英都鎮各領域的50名“摸魚選手”、15名“割稻能手”、64名“大力士”歡聚一堂,在鄉野稻田中感受田野間捉魚的歡樂、割稻的樂趣、豐收的喜悅以及拔河帶來的團隊精神。
“英都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力打造泉州市工貿帶動型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建設并竣工鄉村振興項目162個,總投資2.62億元。”英都鎮黨委書記陳金穎介紹,今年來,為加快鄉村振興整鎮五好鄉鎮建設,英都鎮黨委、政府以在全市首創打造“精品角落”為切入點,從細節、基礎、創新入手,變各村臟亂差“遺忘的角落”為“金角銀邊”,先后建成油菜花海、微公園(果園)等23個示范“精品角落”,以及100個美麗庭院、32個微景觀、7個小公園等項目,推動形成具有英都特色、和美鄉村建設的新格局,為全鎮“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培育打造工作奠定扎實基礎,在泉州市考核中連續3個季度蟬聯“優秀”。他希望社會各界一如既往關心支持英都鄉村振興工程,積極參與英都農業產業化、規?;同F代化發展,有更多像開心家庭農場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到農產品策劃、創新、包裝、運營,讓鄉賢返鄉有盼頭、企業興鄉有勁頭、農民掙錢有奔頭、英都明天好彩頭。
據悉,位于英都鎮良山村的“漁稻共生”項目是泉州首個深水稻漁綜合養殖項目,由南安市開心農場承擔此次“魚稻共生”試點技術。該項目巧妙地通過深水和高大的稻株,庇護養殖的漁產品,可有效避免野生飛禽和蛇類對漁產品的危害,魚類在水中游動挖泥,既攝食水稻害蟲、雜草和稻花,又促進水稻根系生長,排泄物又可為水稻追肥,最終生產健康、安全、優質的魚稻米和稻花魚,魚稻米潔白無瑕、瑩剔透、米香四溢,稻花魚肉質細嫩、無腥味,蛋白質含量高,可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此前投放的魚苗為150克/尾的黃金鯽魚,共計投放2000斤,試驗稻魚養殖25畝。”南安市開心農場吳財情說,今天迎來“糧漁雙豐收”,項目實際收獲水稻 1250斤/畝,魚220斤/畝,增收3305元/畝以上,真正實現“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 的目標。
下一步,英都鎮將通過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擴大“稻魚共生”生態種養規模,開展“稻蟹共養”試驗,打造休閑農業特色項目,讓游客賞田園風光、品稻魚蟹佳宴,進一步保糧穩產、助農增收。
當天,活動現場英都鎮各村通過圖文展示、現場講解等方式展現各村近年來鄉村振興的工作亮點和環境蛻變,并為英都鎮2023年度“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