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在西藏尋找人生與電影的雙重答案
《岡仁波齊》是導演張揚醞釀26年的苦心之作,電影講述了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的十多位村民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里去岡仁波齊朝圣的故事,一路上經歷生死、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
張楊導演向來善于用鏡頭抓住生活中的一切痛點,都市生活人情冷暖都是他之前常拍的題材。而這一次,張楊把鏡頭對準了西藏,他坦言曾花了3個月的時間獨自在西藏進行了一次漫無目的的旅行,孤獨卻自由,一路上的見聞洗滌了內心許多繁雜的念頭,讓他真的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從那以后張楊便有了強烈的“西藏情節”,并決心用鏡頭來記錄。
《岡仁波齊》是“真實電影” 信仰讓內心不可撼動
張楊帶著自己的“電影朝圣夢”,組建了一支三十人的拍攝隊伍,在高原上歷時一年,全程跟拍的是一群毫無表演經驗的藏族素人演員。張楊將《岡仁波齊》定義為一部“真實電影”,對此張導表示:“我不會教演員怎么演,我只會營造一種氣氛讓他們在鏡頭前更真實的生活!”
吃飯、磕頭、誦經、睡覺,朝圣的隊伍在車來車往里,在風霜雨雪中,日復一日,經歷四季變換。每日重復著的朝圣者,歷經艱險,臉上有凄苦和愁容,卻總能在陽光燦爛、風過高原時露出純真又溫暖的微笑。張楊說拍攝的過程中沒有程式化的劇本,不會刻意追求戲劇性的效果。“朝圣者每一次的匍匐起立之間都含有巨大的力量,是他們生活最真實的部分,本質的細節展示本身就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