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觀地看,還是要回到最初的那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好萊塢面對既有的敘事資源,面對流行文化的遺產,經典的“再生”能力,即新的觀眾能否被吸引,很大程度取決于角色的形象。對于 《神奇女俠》 這部電影而言,它的敘事、視效和世界觀的營造,并沒有達到很高的完成度。但如果僅僅討論新一代“女俠”的形象,這個女主角是成功的,她毫無懸念地實現了維護品牌價值的效果。
而我更關心的是,這樣一個“既悍又美、能文能武”的女性角色和她的扮演者在中國電影市場制造的轟動。要知道,“神奇女俠”的漫畫和過往的電視連續劇在中國并沒有太深厚的群眾基礎,撇開“情懷、念舊”這些情感因素的困擾,她獲得的認可,很大程度地折射了新一代觀眾對“理想女主角”的想象。一部大制作電影可不可以圍繞女性角色展開? 女主角能不能不依附于任何男性角色? 在“流量小花”們因為形象和專業能力備受質疑的大環境里,舶來的 《神奇女俠》 打開了一種新的期待。
(作者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