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永定區嘉華農業家庭農場,連片20多畝的火龍果種植基地里掛滿了果實,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采摘。“現在臺灣水果在我們這里都種植成功了,有樹葡萄、蓮霧、釋迦、香水檸檬等,一年的產值可以達到100萬元左右。”農場的主人張宗銘高興地說。
除了大棚種植水果,張宗銘還在農業大棚上架設太陽能電池板,在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同時,將大棚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電流接入就近變電站并網發電,將家庭農場打造成集光伏發電、農業種植及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不僅增加了收入,還帶動了不少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有50多戶貧困戶入股我們的光伏發電,每個月有500元固定收入,有10多戶貧困戶在農場打工,每個月也能收入2000元左右。”張宗銘說。
自2013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家庭農場以來,家庭農場在永定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永定區通過政策資金扶持,引導和鼓勵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科技大戶、種田能手,通過承租的形式,集中分散土地進行連片開發,發展家庭農場,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種植業、養殖業、休閑農業等產業為主的家庭農場824家,流轉土地6.5萬畝,實現產值2.1億元,帶動農戶1057戶4000余人。五年來共培育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8家,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24家,家庭農場已成為永定現代農業發展新引擎。(通訊員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