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發生各類事故96起、死亡15人、受傷106人、經濟損失51.32萬元,同比分別下降29.41%、44.44%、30.26%、47.99%。”這是日前,筆者從永定區安監部門獲悉的一組數據,也是永定探索建立“合約式”安全監管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的證明。
近年來,永定區創新安全監管模式,把原來監管部門與監管對象間的“單向監管”變為“相互監督”,建立安全監管主體和責任主體“合約”關系,在融監管于服務的同時,促使企業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去年,永定企業自主排查隱患418處,同比上升16.8%。
規范“三方行為”,明確權利義務是永定創新“合約式”安全生產監管模式的關鍵。由區安監局、相關鄉(鎮、街道)安監站和全區持證合法非煤礦山、尾礦庫及?;菲髽I分別作為甲、乙、丙方,共同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合約,嚴格規范部門執法行為與企業安全管理行為,共同督促企業做到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基礎管理、隱患排查治理、應急救援等“五到位”。
具體操作中,永定安監部門還推行掛鉤聯系、規范審批、許可提醒、公開事項、專家會診等“五項服務”,為所有持證合法非煤礦山和?;菲髽I選派一名安監系統干部作為聯絡人,全天候提供安全管理、技術、政策咨詢等服務;對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和公共服務事項,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和限時辦結,辦理時間壓縮30%以上;不定期組織省、市安全生產專家深入非煤礦山企業進行拉網式“專家會診”檢查,實行分級動態安全監管。
截至目前,永定已與19家已復工非煤礦山、73家?;菲髽I簽訂合約,簽約率達100%。去年,該區有12家非煤礦山企業和7家?;菲髽I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和提升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達標率達100%。(通訊員 劉琦 林鉅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