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來到永定區下洋鎮富川村采訪。該村是一個客家土樓古村落,也是一個貧困山村。全村有545戶1805人,下轄7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山多地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蜜柚、臍橙以及外出務工等,村集體無收入。2014年4月,廖勇來到富川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駐村后,在充分了解村民意見后,廖勇積極奔走,向上爭取資金,把原有的入村道路拓寬,解決村民交通出行不便的問題。針對村黨組織班子薄弱情況,廖勇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富川村黨支部因此由原來的“軟弱渙散黨組織”轉變為2016年永定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發展本村經濟,讓村美民富,是廖勇駐村的重要使命。為此,他積極鼓勵扶持當地旅游公司,實施生態觀光農業發展。修復村里水溏和水渠,使水溏下游100多畝荒蕪土地重新復耕種植水果,打造富川的花果山。組織、協助申報鄉村旅游項目爭取資金,完成美麗鄉村項目建設,為富川創造優美、整潔、生態的旅游環境。該村于2015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于2016年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
在扶持村里產業上,廖勇為村里爭取項目資金,鼓勵成立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富川村果農為主,自發集資500多萬元,開發兩千多畝山地,形成水果采摘、休閑觀光、土樓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扶持成立當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大力發展水果種植和養殖業。并在村里施行“合作社+貧困戶”方式進行精準扶貧。
廖勇將村里廢棄的小學校舍改造成“富川村幸福院”,開展扶貧助學、義診等造福村民的活動。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扶貧助困,廖勇還組織全村貧困戶參與,投資40多萬元,在村部頂樓建設裝機容量53千瓦的光伏太陽能發電站。給村集體經濟每年帶來4萬多元收入,并給每戶貧困戶每年增加700元的收入。
駐村三年,廖勇籌措項目資金超900萬元,完善村里基礎設施建設,為村里謀福利,得到村里老百姓的擁護和稱贊。(記者 賴容 張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