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自動電鍋爐蒸菜我們就不用像以前一樣要專人盯著柴火,工人也可以去做別的事情,效率就提上去了。”2月13日,在永定區金谷土樓食品有限公司,提到電能給菜干加工產業帶來的變化時,該公司負責人謝慶輝對綠色電能的高效便捷、環保等贊譽有加。
金谷公司主要經營有著400多年歷史的“閩西八大干”之一——永定菜干的加工、包裝、銷售等。“電能帶給我們的好處太多了!”提起以電代柴助力企業發展這個話題,有著多年菜干經營經驗的該公司負責人謝慶輝頗有感觸。據他介紹,菜干制作時要先將鮮芥菜洗凈切碎,然后用蒸籠熏蒸,蒸后再曬,曬后又蒸,如此反復“三蒸三曬”之后方可完成,加工更為精細的,則需要“七蒸七曬”;早期制作菜干主要用柴火,生火比較麻煩,同時還要安排專人看柴火,防止燒焦或者熄火,一趟“三蒸三曬”或者“七蒸七曬”的菜干制作下來,除人工成本外,還要耗費大量的柴火,不僅不利于環保,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隨著電能的普及,如今再走進菜干加工廠房里,放眼過去,不再是過去雜亂、煙霧繚繞的景象,一排排整齊的蒸籠、干凈的鍋爐房,無不在訴說著電能帶給加工產業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改用電,安全、干凈,工人們操作起來也比較舒適,把曬好的芥菜放到蒸層上,電一插上去,全自動的電鍋爐就會自動運作,真是方便太多了!”謝慶輝說道,不光蒸菜這個環節,電能帶給加工廠的便捷之處,在切菜這個環節上更是突顯。按照菜干的傳統制作方法,芥菜下鍋前的切菜工作,是其中最瑣碎、最耗時的一個環節,十多名工人集中起來切一千斤的菜,往往需要好幾天時間;而有了電切菜機后,一千斤的芥菜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切完,生產效率顯著提升了。在高效便捷的電能輔助下,謝慶輝的食品加工公司一年可生產菜干成品約15萬公斤,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部分出口海外,年產值達到了四五百萬元。
“不只是食品加工行業,現在永定各行各業都或多或少會用電能代替煤、柴來生產、加工。”同行的永定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劉林源告訴筆者,為盡力維護藍天白云的美好環境,長期以來,永定供電公司積極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大力開展煤改電、柴改電、電炊替代等綠色能源推廣工作;隨著綠色電能的不斷跨越,如今電能替代已普及食品加工、餐飲經營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通訊員 劉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