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雁石鎮蘇邦村舉行一年一度元宵打醮燈會,法壇祭儀、龍巖采茶燈、龍巖山歌戲、舞獅、上刀梯、繞境游燈等特色民俗活動火熱上演,營造出濃濃的年味。
正月十五一早,雁石鎮蘇邦村里的人們就忙活開了,設師臺打醮,擺戲臺唱戲,一進村,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下午2點,隨著一聲炮響,燈會首個重磅項目——爬刀梯,在村中一寬闊的農田中上演。
稻田中豎立一近20米高的刀梯,其中下面為木梯,頂部6梯為刀梯。農田邊刀梯下,圍滿了數千名村民,從六七歲小孩至七旬老人。道師登頂后,一邊表演著倒立、側立等高難度動作,一邊撒下谷子、平安符、筷子等物。
30分鐘后,爬刀梯結束,而意猶未盡的人們也漸漸散場。一天的等待,在晚飯后,迎來了燈會最重頭的活動-繞境游燈。
夜幕降臨,村民們紛紛從家中出來,每戶至少派一名男丁參加,挑著燈籠,背著包袱,手執紙旗,到村中集合,夜幕中,就像一條光帶圍繞村中。
據傳,陳氏四世祖曾向天神許愿,希望陳氏家族一人生三子,六代出千丁,至第十世時,陳氏人丁已有千丁之上。后實現愿望,便開始于元宵開建醮,答謝神恩。繞境游燈,“燈”與“丁”諧音,“游燈”即“游丁”,旨在告慰先人人丁興旺,而每次都要有千位男子參加,村民們身背包袱雨傘,手執紅綢帶和紙旗燈籠,組成浩浩蕩蕩的游行隊伍,繞全村巡游一圈,所到之處,張燈結彩,鞭炮齊鳴,禮炮升空。
蘇邦元宵燈會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至今已綿延400多年,其游燈形式和內容上保留中原鬧花燈的傳統,又有不少客家游燈習俗,兼及閩南風格,印證了當地村民在不斷遷移中帶來的文化傳承與碰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