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龍巖 > 武平新聞 > 正文

    砥礪前行 探索綠色崛起之路——武平縣經濟社會發展五年綜述

    來源:福建日報 2017-07-12 09:47 http://www.vistrails.com/

      武平工業園區福建雙興不銹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武平縣委報道組供圖)

      武平梁野山景區游人如織

      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武平,是革命老區、中央蘇區縣。由于資源稟賦較差、基礎設施落后、勞動力素質低下等不利因素,武平一直是經濟欠發達地區。

      這里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全國南方重點林區縣之一,近年來武平縣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科學發展之路,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紅利”、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2016年,武平全縣經濟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首次榮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66億元,同比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53億元,同比增長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39元,同比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6元,同比增長8.7%。

      不忘初心:林改經驗再升級

      2001年以前,武平林業面臨著亂砍濫伐難制止、林火撲救難動員、造林育林難投入、林業產業難發展、望著青山難收益的“五難”困境。為破解林業發展困境,2001年,武平縣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萬安鎮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了全國第一本新式林權證。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親臨武平調研,充分肯定和支持武平縣林改的做法,并作出重要指示。

      林權改革在釋放強大生產力的同時,也觸發了一道道新難題。為解決林業發展資金問題,2005年,武平林業局成立了林權貸款擔保公司,可操作了幾年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武平縣再度創新,成立了林權收儲擔保中心。該中心既能操作專業林木資產評估,也可提供林權流轉服務。更關鍵的是,發生風險后可以將被抵押的林權進行收儲,通過采伐或再次流轉實現林木資產變現。

      改革不停步,創新添活力。5年來,武平縣堅持以創新三項機制、構建五大體系、發展三項產業為主要內容的“353”工作模式,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1億元,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如今,深化林改不僅讓武平實現了發展模式由“靠山吃山”向“靠山護山、靠山養山、靠山富山”轉變,而且實現了“兩個增加”:每年均超額完成當年度的造林綠化任務,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和林地保有量等三項約束性指標均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十二五”指標;2016年農民人均林業純收入預計達3560元、同比增長10.2%,林業收入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從2008年的18.7%提高到目前的25%。

      生態環保:項目推進更有力

      “以前別說下到溪里去,就是走近都得捂著鼻子,現在水清了,偶爾還能看到魚。”走在武平縣象洞鎮,可以聽到村民如此說起當地的變化。

      這個變化來自于2016年4月打響的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當時,武平從全縣抽調了260名干部,在引導群眾拆除豬舍的同時,積極組織養豬戶轉產轉業,大力開展污水治理,建設美麗鄉村。至行動結束,36個工作小組通過入戶宣傳與積極推動,已累計關閉拆除1565戶、豬舍面積36.34萬平方米,全面超額完成了會戰的目標任務。

      此外,武平加快了環保項目建設。城區污水配套管網改擴建工程累計完成城區污水管網長約18公里,基本建成象洞、桃溪、湘店3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組建生態環保綜合執法工作組,整治非法洗(采)砂點等環境違法場所31處;扎實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淘汰黃標車任務全面完成。

      據了解,武平的環境空氣質量在2016年全省縣級城市排名中位居第四,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參數比例達99.4%。

      “綠色是發展的底色,生態是武平最大的優勢。武平必須強化綠色引領,堅持生態立縣,持之以恒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永葆武平綠水青山、生態家園。”武平縣委書記陳廈生說。

      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更合理

      “我們是被這里的生態吸引過來的。”武平縣巖前工業園區坐落著投資25億元的省重點項目——坤孚鎂合金,對于這個長三角企業為什么會到邊陲之地武平投資的原因,總經理史亮如此解釋。

      據介紹,5年來,武平縣從供給側入手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加快培育形成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武平縣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培育發展“3個3”產業體系:打造武平省級工業園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環梁野山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試驗區三大產業發展平臺;壯大礦產品加工、不銹鋼加工和機械制造三大傳統主導產業;培育新型顯示和智能制造、文化旅游、電子商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文化旅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注重提升非資源型產業的比重,突出抓好環梁野山城鄉一體協調發展試驗區建設,著重“山上山下”統籌,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休閑養老、苗木花卉、林下經濟等綠色生態產業。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綠色效應”。如今,武平縣“3個3”產業體系正迅速集聚發展,并貫穿于“百姓富”的全過程,讓生態反饋產業、產業富裕百姓,實現產業生態兩全其美。

      精準施策:脫貧攻堅更先進

      在武平縣獅形彎集中安置區——幸福里家園,16棟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地矗立在山坡上,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該小區規劃用地425畝,可安置住戶3307戶,建成后將成為全省規模最大、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造福工程安置區。目前,一期項目16棟樓495套房,安置了495戶2400余人,其中貧困戶易地搬遷78戶360人。

      作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武平有5個貧困鄉58個貧困村。武平縣扶貧辦主任陳新添介紹說,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為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和異地搬遷,該縣通過精準施策,幫扶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出臺《關于進一步明確易地扶貧搬遷有關政策的通知》,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有效銜接,配套做好異地集中安置小區的基礎設施,協調解決好教育、醫療等問題,同時結合搬遷戶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扶持政策和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積極引導搬遷戶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此外,武平縣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抓住產業發展重點,突破易地搬遷難點,攻克農村發展資金缺乏關鍵點,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專業合作社,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移民搬遷工程,全縣形成“黨政主導、干部主抓、群眾主體、社會主扶”的大扶貧格局,有條不紊地推進脫貧攻堅戰。

      2016年,武平縣有3490戶9209人實現脫貧,全面完成各項脫貧任務,武平縣扶貧辦被評為全省唯一的“全國扶貧系統先進集體”。(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杰 李凌生 通訊員 鐘茂富)

    原標題:砥礪前行 探索綠色崛起之路 ——武平縣經濟社會發展五年綜述
    責任編輯:袁靜靜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每日475.52元!最高檢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
  • 廣州一女子家被12臺空調外機包圍:白天熱浪
  • 深圳千萬豪宅兩次遭水淹 積水深度超過20厘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臺商投資區瑯山村鄭和廣場今日揭幕(視頻)
    泉州臺商投資區瑯山村鄭和廣場今日揭幕(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海滄港“大家庭”添新成員 寶泰碼頭順利 加快補齊醫療領域短板 晉江一批醫院建設 男子為520第一個領證排一夜隊 被蚊子咬了 外貿企業開足馬力接單生產 廈門對美海運 “真金白銀”補助 支持企業建設高技能人 雨中邂逅“最美林鳥” 廣州某科技公司遭境外網絡攻擊 公安機關 關注“全國助殘日”|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