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豐樂村支部書記藍偉雄又來到該村金花茶扶貧基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他告訴我們,過完農歷年后,基地馬上就要種下300畝的金花茶,扶貧基地將成為村里和貧困戶的“搖錢樹”。
廬豐畬族鄉豐樂村是少數民族村,也是貧困村,全村1480人。“去年,我們通過走訪摸底,了解到豐樂村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收入微薄。貧困戶守著一畝三分地,沒有脫貧致富項目,日子自然過得拮據。”掛鉤該村的上杭縣委辦副主任藍俊說,該村貧困的主要“結癥”在于產業支撐不足,缺乏“造血”功能。
“結癥”找到了,如何對癥下藥?掛鉤單位上杭縣委辦和村“兩委”干部商量,一致決定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依托鄉里引進的福建世紀金花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平臺,創建豐樂金花茶扶貧基地。“我們鼓勵和引導貧困戶將生產幫扶資金2000元入股豐樂金花茶扶貧基地;同時,整合金花茶連片種植補助金、扶貧小額信貸資金、上級掛鉤民族鄉幫扶資金等項目共計90多萬元,用于投資金花茶扶貧基地。政府投入性資金在投資期限內所得的全部分紅將按貧困戶的投資比例分配給各貧困戶,以增加貧困戶收益。”村支部書記藍偉雄說。在掛鉤單位和廬豐鄉的協調下,豐樂村第一期發展種植金花茶200畝。“根據三方協議,我公司按照同類產品市場價的60%低價提供優質優價種苗、種子進行種植;同時,向村里常年提供生產技術服務指導,對村里今后發展的種苗或金花茶產品按同類產品市場收購價格上浮10%收購。” 福建世紀金花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天增說,按合同確保貧困戶年收益在8%以上。目前,該村金花茶扶貧基地正式運行。
“有了產業基礎,我們的底氣就足了。”藍偉雄說, 下一步,村里將根據村里實際,利用近郊優勢和民族特色,打造畬族特色村寨,發展家庭農場和鄉村旅游,以旅游產業帶動整村發展。同時,依托豐樂村傳統特色農產品麥芽糖,發展麥芽工坊,對接農村淘寶平臺與名特產品店,實現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為貧困戶提供更多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找準產業突破口,變“輸血”為“造血”;改善民生設施,則讓“舊貌”換“新顏”。對于該村貧困戶藍永有來說,今年的農歷年特別高興,因為1個月前他家搬進了新居。豐樂村通過實施造福工程搬遷,讓4戶貧困戶實現春節前住上新房。去年來,在掛鉤單位的幫扶下,豐樂村實施村莊綠亮美工程,開通了一條長700米、寬6米的“興業大道”;村道鋪上了水泥路,主干道裝上了路燈;村里還實施了幸福院、農民公園等項目,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通訊員 林斯乾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