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龍巖 > 龍巖新聞 > 正文

    鬧元宵,閩西人有自己的“山村狂歡”

    來源:福建日報 2025-01-29 09:39 http://www.vistrails.com/

      年俗名片

      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最具代表性的內容包括連城姑田游大龍、連城羅坊走古事、連城芷溪花燈、永定撫市走古事、連城新泉燒炮等。

      閩西客家元宵節慶習俗是客家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客家社會形態、傳統精神賴以世代相傳的一種重要載體,具體生動地反映了客家人的價值觀和審美理想。

      一條大龍橫空出世,在成百上千名村民的簇擁中穿村而過,五彩龍身和耀眼火把將漆黑的夜晚照亮;

      幾棚古事呼嘯馳騁,古裝扮相的小演員端坐古事棚上,數十名壯漢抬著棚轎競相奔走;

      百盞花燈精妙絕倫,被譽為“紙包火”奇跡的客家花燈晶瑩剔透,所到之處花團錦簇,明燭夜空;

      萬響鞭炮聲聲震天,一年大發吉利之兆借著客家燒炮的聲響,傳遍大街小巷……

      正月十五前后,正當各處忙著掛燈籠、吃元宵時,閩西客家地區的人們也正用他們別具一格的民俗活動慶祝元宵。

    客家游大龍盛景

    客家游大龍盛景

    “古事下溪”是連城縣羅坊鄉走古事的一大特色。

    “古事下溪”是連城縣羅坊鄉走古事的一大特色。

    新泉燒炮
本欄圖片由連城縣文化館提供

    新泉燒炮 本欄圖片由連城縣文化館提供

      龍游大地,春到人間

      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主要分布于閩西客家聚居地,包含游大龍、走古事、花燈、燒炮等??图沂菨h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在數次南遷過程中,客家人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且吸收了閩越、畬、瑤等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閩西客家傳統元宵節慶活動。

      在豐富多元的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中,最聲名遠播的當屬“游大龍”。“在連城,80%以上的村鎮都將游大龍視為極重要的民俗活動。”連城縣文化館館長巫水招表示,2012年,姑田游大龍以791.5米打破了吉尼斯世界最長游行花車的紀錄,更是打響了“天下第一龍”的名號。

      大龍是“游大龍”活動中毋庸置疑的主角,而在制作大龍之前,由誰來制作同樣重要。巫水招告訴記者,大龍的制作是舉全族之力的大工程。每年由村中的各姓氏宗族輪流“出龍”。以姑田鎮中堡村為例,今年的“大龍”由村里的華氏一族負責,華氏每房都至少要出一節龍身,龍身越長,意味著家族人丁越興旺,經濟越繁盛。

      初見姑田大龍非遺制作技藝傳承人華坯煊時,在他身前,一只長約7米、寬近2米、高近3米的龍頭怒目圓瞪,龍口大張,銜著一顆大紅龍珠。走近細看,大龍威風凜凜,質樸的鄉土氣質與客家山野更相得益彰。

      “大龍看似造型簡單,實際上門道不少,從挑竹子開始就要精挑細選,5年以上的韌竹才能撐得起大龍。”華坯煊介紹說,大龍的制作從正月初一正式開始,從備筋骨、扎龍、糊裱,到畫龍、題字、裝燈等,一條龍經過十幾道工序,耗時半個月才能完成。華坯煊對著龍頭比畫說道:“龍頭的制作細節最多,五官比例要配合得當,講究對稱平衡。”

      從拈鬮安排龍頭龍尾到“接公爹”,從查修龍路到舉行祭龍儀式,游大龍不但要動用浩繁的人力物力,還有一套有條不紊的步驟。直到所有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正月十五,各村各戶擎起大龍。

      游龍當日,碩大的龍頭在前開路,數百節龍身接連跟上,每節龍身至少需5名青壯年方能擎起。由于重量極重,每游行幾十米就要換人擎龍。“一個龍頭大約200多斤,若遇上起風,行進20米都困難。”華坯煊說,根據不同氏族的房數,一條大龍500米至1000米不等,若想擎起大龍,一宗族內的所有青壯年幾乎都要輪番上陣。

      在當地,游大龍是一村的頭等大事,家家戶戶都會出門迎龍,在外的游子鄉賢無一不返鄉參加盛典,甚至有許多外鄉人或游客慕名而來。

      游大龍時,人們簇擁在大龍周圍,跟隨著大龍繞過河溪,行過村道,跨過田野。一路上鑼鼓樂隊奏鳴不息,聲樂震天,家家在門前燃松明、點香燭、擺果茶、放爆竹,迎接“龍游大地,喜到人間”。從白日游至黑夜,大龍所到之處,一派喜氣祥瑞。

      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大龍宏偉壯觀,見首不見尾的大龍滿足了人們對龍的古老想象;走古事熱烈狂野,競技性令人熱血沸騰;花燈精巧美麗,看客嘆服于它的制作工藝;燒炮喜慶張揚,家家戶戶都可燒上一團炮……這些節慶活動看點各異,都展現了客家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寄托著他們的美好祈愿。無論是在大龍身上寫滿“國泰民安”等祝福語,還是古事棚里帶給人們吉祥平安的天神名將,抑或是每盞花燈背后藏著的動人故事,都表現著客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為閩西客家地區傳統的民俗活動,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間,這些節慶活動非但沒有因時光流逝變味或消逝,反而保留著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并展現出愈加蓬勃的生命力,這與當地人民對傳統文化發自內心的珍視息息相關。

      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攜帶著強烈的宗族文化基因。比如,游大龍以姓氏宗族為單位出龍、游龍,走古事則由一個宗族中的每一房出一棚古事,花燈需要由村內幾個姓氏宗族每年輪流牽頭制作,燒炮同樣大多以房族、家庭為單位……如此,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具有全民參與的特性,且參與的深度、廣度、熱度令人驚嘆。

      “這些節慶活動看似由村內的老人主辦,實際上年輕人回鄉后都會參與進來。”巫水招告訴記者,客家人民秉持“求神不如拜祖”的觀念,對于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倍感珍惜。

      為了將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組織好、傳承好,連城各村針對不同的節慶活動成立了相應的理事會。同時,與這些節慶活動相關的制作工藝、風俗儀式也經由長輩對晚輩的心口相傳延續至今,年輕一輩在耳濡目染和親身參與中接過代表傳承的接力棒。

      “每個宗族里都有懂得做大龍的人。我們一家自我爺爺開始就一直幫助村里做大龍。”華坯煊說,打小他就跟著爺爺和父親幫村民們做大龍,自己已與制龍技藝相伴40余年,對他來說,做大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F在,他也收了幾個年輕侄兒做徒弟,要把做龍的技術傳承下去。

      為了進一步擴大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近年來,連城縣委、縣政府不遺余力,通過組織非遺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景區的“非遺四進”活動,將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連城縣積極打造“一校一品”的校園藝術文化格局,不少幼兒園和中小學將游大龍、走古事、做花燈等作為學校的特色藝術活動,校園內建起了“制龍坊”,孩子們在課前三分鐘分享參加元宵節慶活動的經歷。講起節慶活動的歷史淵源,他們頭頭是道。

      近年來,游大龍、芷溪花燈等節慶民俗活動還走出了龍巖,在廣州、成都、貴州、北京等地大展風采。巫水招自豪地說:“閩西客家元宵節慶活動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更廣闊的天地綻放光彩,客家人民感到無比驕傲。未來,我們還將在文旅融合上再下功夫,再做文章,特別是通過開發文創進一步延伸民俗文化的影響觸角,同時推動民俗文化產生經濟效益,讓這些珍貴的文化寶藏更加鮮活地融進生活。”

      記者 徐士媛 通訊員 黃水林

    原標題:鬧元宵,閩西人有自己的“山村狂歡”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神舟十九號返回時間地點:2025年4月30日在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安全生
  •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徐冬冬曬真實肚子 展示健康美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 石獅市委一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 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 周杰倫曬母子自拍 透露媽媽幾乎每場演唱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撤離空間站組合體 石獅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