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ei4ks">
  • <td id="ei4ks"></td>
  • 注冊
    閩南網 > 龍巖 > 龍巖新聞 > 正文

    長?。毫糇±鲜炙嚬沤ㄓ袀鞒?span id="imageplus-nopic-icon">

    來源:福建日報 2024-12-15 10:22 http://www.vistrails.com/

      近日,長汀舉辦“汀州宋應星杯”傳統建筑工匠培訓班,全縣農村青年工匠、傳統工匠帶頭人、長汀職專建筑專業的學生等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培訓。

      將職業院校學生納入傳統建筑工匠培訓班,成為長汀培養傳統建筑工匠的又一項創新嘗試。

      長汀是客家首府,作為我省5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縣級城市,近年來,長汀持續探索客家傳統建筑工匠培訓模式、方法,旨在讓這門老手藝后繼有人,讓客家古建修繕有人、建筑有方。

    9918a261-1995-4a5f-bd8e-30f32cff3acf.jpg

      傳統工匠競賽 陳炳林 攝

      技藝傳承遇困境

      客家傳統古建筑多為雕梁畫棟、飛檐翹角,其營造技藝精巧,結構千姿百態,將建筑藝術與建筑技術融為一體,是中國古代漢族建筑業的重要流派。

      作為客家首府,長汀客家傳統古建筑體量龐大,據初步統計,僅古城保護核心區內就有老舊傳統風貌建筑4856棟。

      “一生勞碌,做只大屋”這句客家民諺,反映出住宅在客家人一生中的重要意義。古代做大屋離不開木頭,無論四梁八柱、雕梁畫棟、開門立窗,都離不開木工。

      年近六旬的賴遠進,正是木工中的大木作,負責房屋的梁柱等主結構搭建制作。他19歲拜師,學成之后一直從事客家傳統建筑營造,至今已有39年。“我們這行經歷了繁榮到冷淡,再到繁榮,忙時一年忙不開,閑時要跑到外地去找活,變化很大。”

      賴遠進所說的變化,是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水泥、鋼筋、瓷磚等代替土木石成為建筑主要取材,土木石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瀕臨消亡。

      “2012年古城保護之初,縣里修繕一座古橋太平橋,卻找不到一家專業隊伍,最后是憑一位老工匠在多個鄉鎮尋找,才最終湊齊了維修隊伍。”長汀縣名城管委會負責人李靖生回憶起當時“一匠難求”的情景,記憶深刻。

      近年來,長汀古城旅游熱年年紅火,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成為長汀文旅招牌之一。眼下,長汀名城保護進一步向鄉村延伸,城、鎮(鄉)、村三級古建保護修繕,讓長汀對擁有客家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工匠的需求更加迫切。

      新工匠拜師有“門”

      在“汀州宋應星杯”傳統建筑工匠培訓班上,華僑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建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作了《閩西民居建筑風貌概述及長汀古城民居平面類型》《建筑材料相關知識》《傳統古典家具造型設計》等專題講座。

      2012年以來,長汀先后出臺長汀縣鄉村建設工匠名錄及輪訓、評價制度的實施方案,長汀縣砌筑工、木工職業技能標準。

      當地常態化開展各類鄉村建設工匠培訓班、古建筑特色工種培訓班,培訓木工、泥水匠、木雕工、瓦工和鑲嵌工等1900多人,考核合格后頒發證書,并擇優到縣級提高班學習。

      上課有本地“土師傅”,也有外來“大專家”。借著中建集團對口支援長汀的契機,長汀邀請中建集團3名規劃領域專家,及華僑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高校學者,不定期為本地工匠開展培訓,提升本地工匠的理論水平和職業素養。

      此外,長汀從2020年起陸續舉辦四屆客家傳統手工木工技能競賽和紅色磚砌工職業技能競賽。近兩年賽事從縣級承辦升格為市級賽事。

      通過競賽,近200名參賽者通過了理論、實操考核,取得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歷史建筑修繕、活化利用等挖掘、培養了人才。

      長汀眾多的客家建筑成為“師帶徒”的第一課堂,此外,長汀打造的“一館三所”則旨在為客家傳統建筑的技藝傳承與科普上承擔更多責任。

      12日,記者走進位于長汀四大歷史街區之一的東大街,在國內首個客家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傳習所木工館里,看到了客家建筑樣式、木工源流、木工工具、木工流程等內容,這里正成為集木工技藝展示、科普教育、教學研習于一體的一大基地。

      “目前長汀客家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傳習所和木工館已經開館,石匠館和堪輿館正在前期籌備中。”長汀縣名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廖夙志介紹,目前,木工館是中國客家地區唯一、我省首座客家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微型博物館。

      老手藝成“香餑餑”

      年輕工匠和職專學子的加入成為“汀州宋應星杯”傳統建筑工匠培訓班的一大亮點。

      “課內學習的都是現代建筑知識,參加這次培訓為我們打開了新的窗戶,我希望以后有更多機會了解并學習這門課程,為今后的學習和擇業提供更多選擇。”長汀職專學生劉榕彬興奮地說。

      “本次培訓班是培育年輕工匠的一次探索,今后我們也將持續推動華僑大學、福州市名城古厝設計院、長汀一建、長汀職專等院校企合作,為客家傳統建筑工匠培育、就業形成可持續可操作的發展模式。”李靖生說。

      眼下,客家傳統建筑工匠面臨著缺少年輕血液,人才斷層的窘境。“我不帶徒弟很多年了,身邊從事這行的人里我算年輕,其他大多都已經六七十歲高齡。”談及接班人的問題,賴遠進感觸頗深,“年輕人不愛從事這行,一是考慮學了之后有沒活干,二是擔心社會評價不高。”

      如何建立標準化的社會評價體系?長汀首先從給工匠建檔,做有身份的工匠做起。當地建立工匠名錄,將參訓并取得證書的工匠人員應納盡納,目前列入工匠名錄的有2220人。

      為增強工匠認同感,2012年起,長汀在評選鄉土人才時就將客家建筑傳統工匠納入評選范圍,每年評選出5名工匠,每人3萬元獎勵。在隨后改革的農村實用人才評選中,又專門設立“民間傳統工匠”評選,每名獲獎者可得到一次性2萬元獎勵。當地還將傳統工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徒班組作為歷史街區、名村、傳統村落修繕等項目競標加分項。

      隨著長汀名城保護工作不斷推進、鄉村振興需求不斷擴大,長汀縣傳統匠人成了“香餑餑”,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回歸傳統工匠行業,同時越來越多的長汀傳統工匠走向粵、贛、浙等地,讓傳統技藝技能得到更好傳承,也讓傳統工匠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原來到外地干活是因為本地沒活,現在不僅本地的活干不完,外地也過來雇請我們過去,一整年都閑不下來。”賴遠進笑道。

     ?。ㄓ浾?戴敏 通訊員 陳天長 陳青青)

    原標題:長?。毫糇±鲜炙嚬沤ㄓ袀鞒?/div>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青海省紀委監委通報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
  • 國務院食安辦:各地加強“五一”和端午期間
  • 多部門詳解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精彩視頻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午評:創指半日跌0.55% 游戲、銀行板塊領 徐冬冬曬真實肚子 展示健康美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2043 調升23個基 石獅市委一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臺媒:中國國民黨新北市黨部再被搜查 書 洛江:全省率先!滿血版DeepSeek驅動城市 周杰倫曬母子自拍 透露媽媽幾乎每場演唱 批賴清德不知反省,朱立倫宣戰:臺民意機
    国产啊v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专区